第三卷 皮膚性病
第一章 凍瘡
治療法:
621. 凍瘡初起時,用電吹風直接吹患處,每次5至10分鍾,吹2、3次後即見好轉。
622. 冬天地裏的辣椒秸、茄子秸適量,煮水燙洗。
623. 直接用鹽開水燙洗。
624. 用老樟樹鮮葉和枝條適量,搗爛後入鍋加水煎成濃汁,然後將凍瘡患處浸泡10-20分鍾,1-2次即痊愈。此法也可起到預防作用。
625. 將青礬100克溶化於1500毫升水中,先將受凍部位置於熱水蒸氣上熏,待水溫後,再用藥液頻洗患部。第二次將此藥液煎開,同上法治療,連用2-3天。本方適用於手、腳、耳廓未破之凍瘡,已潰爛者忌用。
626. 芒硝、黃柏適量(未潰破者芒硝用量多於黃柏1倍,已潰破者黃柏用量多於芒硝1倍)。共研細粉,以冰水或雪水(冷水欠佳)調敷患處,每日換藥1次。局部症狀輕微者可按未破者用藥比例,將黃柏水煎,溶化芒硝外塗患處。
627. 肉桂、冰片、樟腦各2克,炙乳香、炙沒藥各10克,分別研細後拌勻,配入適量凡士林調成軟膏,先以蘿卜湯或淡鹽水清洗潰爛麵,再將此膏塗於患處,2-3天1次。
628. 辣椒(色青紫、味辣、去蒂)50克,苯酚2克,甘油50毫升。先將辣椒煎煮半小時,過濾取液50毫升,另將苯酚置於甘油中,兩液合並混勻。用時先用30-40攝氏度溫水洗淨患處,並浸泡10分鍾左右,擦幹後將上藥塗擦於患處。本方適用於早、中期未潰破之凍瘡。
629. 螳螂子適量。擠出汁液,塗患部。
630. 茄子秸、煙秸、辣椒秸各適量。水煎,洗患處。
631. 辣椒、生薑各15克,白蘿卜30克。水煎沸20分鍾,洗患處。
632. 凍山楂適量。燒熟後取肉搗泥,敷於患處。
633. 麻雀腦子適量,塗患處。
634. 鮮櫻桃適量,裝瓶密封,埋在地下。入冬取出塗擦患處。
635. 甘草20克。水煎,每晚睡前燙洗患處。
636. 柿子皮適量。炒炭研末,香油調敷於患處。
637. 雞蛋黃適量。置勺中小為煉油,塗於凍傷潰爛處,用紗布包紮好。
638. 蕎麥粉、麥粉各15克,硫磺24克。將硫磺研粉,與前2味混勻,撒於患處,紗布包紮。此方用於已潰破的凍瘡。
639. 茄子根10個,花椒3克。加水煎湯,洗患處,每日數次。
640. 活蟹1隻,蜂蜜適量。將活蟹燒存性,研為細末,以蜂蜜調勻,塗於患處,紗布固定。每日更換2次。
641. 鮮山藥適量,蓖麻仁5粒。洗淨,共搗成泥。敷於患部。幹後即換,每日數次。
642. 老絲瓜、豬油各適量。將老絲瓜燒灰存性,用豬油調和,均勻塗於患處。
643. 生肥肉1塊,泡於燒酒中。10日後可用,頻塗患處。
644. 做豆腐用的鹵水,加熱後浸泡患處。每日2-3次。
預防法:
645. 溫差水泡法:取一盆15度的水和一盆45度的水,先把手腳浸泡在低溫水中5分鍾,然後再浸泡於高溫水中,每天三次,可以鍛煉血管的收縮和擴張功能,減少凍瘡的發生。
646. 生薑切片,磨擦常患凍瘡處,每日1-2次,連擦1周。
647. 夏天時,取芝麻葉在生過凍瘡的皮膚上反複搓擦20分鍾,並將葉汁留在皮膚上1小時左右,然後用水洗淨,可以達到根治的效果。
648. 將新鮮雞蛋煮熟,取蛋黃放在鐵勺上榨出油,去渣後冷卻備用。凍瘡潰爛處,先用雙氧水清洗,然後敷上雞蛋黃油,外用紗布包紮,三五天即愈。雞蛋黃油也適用於治療濕疹、慢性皮膚潰瘍、燙傷等。
649. 夏秋吃黃瓜時,用瓜蒂反複擦常發生凍瘡的部位,隻要堅持經常,保證不再複發。
650. 取幹紅辣椒5-7隻,加水煮沸成辣椒湯,待水不燙時泡洗易患凍瘡處,每日1次,連用五天。
651. 選用獨頭大紫皮大蒜1個(普通的亦也),剝皮搗爛如泥,放在烈日下曝曬至溫熱,每天在生過凍瘡的部位塗抹4-5次,連塗4-5天,可不再有凍瘡。(若局部皮膚出現淡紅或發癢等症狀為正常現象)
第二章 禿瘡、頭癬
652. 韭菜、蔥各500克,大蒜250克,鮮馬齒莧1500克。共搗爛,擠汁塗冼患處,每日2次。
653. 黃柏、輕粉各15克,青黛9克,煆石膏、煆蛤粉各30克,共研細粉。頭上流膿者,先用茶水洗淨膿液,撒藥粉於患處;不流膿者,藥粉加香油各半,調成糊狀,塗患處。忌食辛辣刺激食物。
654. 骨碎補15克,馬前子9克,香油250毫升。用香油炸枯2味藥,去渣澄清後搽患處。
655. 荊芥、防風各3克,生半夏、生百部各6克,輕粉1.5克。共研細粉,用黃酒調擦患處。
656. 巴豆一枚去殼,菜油適量。將菜油倒入碗內,手緊捏巴豆在碗底研磨,磨盡備用。將頭發剃光,用棉簽蘸藥塗抹患處,然後用油紙覆蓋、固定。7日後揭去油紙,待痂殼自行脫落。主治頭癬。
657. 皂莢炭50克,桔白礬5克,共研細末,香油調敷。主治頭癬。
658. 取煙袋杆中的煙油,外搽患處,每日3次,連用7-8天。主治黃白頭癬。
659. 川黃連50克,花椒25克,裝入瓶內,加入75%的酒精,浸泡3天後備用。將藥液塗於患部,每日3-4次,連續10天為1療程。主治頭癬及其它頑癬。
第三章 膿皰瘡
660. 蒲公英、野菊花各120克,水煎洗患處,每日1次。
661. 將生土豆搗成泥,敷於患處,每日1次。
662. 幹黃瓜蔓燒灰,用香油調為糊狀,均勻敷於患處。一般1-2次即可治愈。
663. 炒杏仁適量研細粉,香油調和,塗於患處。每日數次。
664. 將鐵鏽與苦杏仁研成細末,用香油調和塗在患處,24小時換藥一次,用藥2-3次即愈。主治黃水瘡。
665. 煆龍骨、煆牡蠣、煆石膏、鬆香、五倍子、枯礬、硫黃、血餘炭各1.5克,共研細末,香油調搽。主治黃水瘡。
666. 黃柏6克,爐甘石、雄黃、輕粉各3克,冰片0.6克。共研細粉,香油調搽患處。
667. 大黃、青黛各9克。共研細粉,香油調搽患處。
668. 枯礬9克,銅綠3克,鬆香15克。共研細粉,香油調搽患處。出黃水者可直接8將幹粉撒患處。
669. 生黃豆13粒,生杏仁7個,焙幹後共研細粉。用香油調搽患處。每日數次。
670. 硫磺、雄黃各6克,胡椒5粒。共研細末,用香油調搽患處。
671. 魚腥草15克,黃柏、白鮮皮各9克。加水煎取藥液,溫後洗患處,每日3-4次。
672. 地膚子、黃柏各30克,芒硝50克。共研細末,過篩裝瓶備用。先用地膚子20克煎水洗淨患處,再撒上藥粉,每日2次。
673. 生大黃50克,花椒15克,煎水300毫升。先洗淨瘡麵,再用紗布浸藥液貼敷患處,每次15分鍾,每日3-5次。
674. 生石灰160克,硫黃250克。研細末,過篩,加水1250毫升,小火煎2小時,煎至1000毫升,取上部清液,裝瓶備用。用時以棉球蘸藥液塗患處,每天3-5次。
675. 蒲公英、紫花地丁各30克,黃芩、銀花各15克,苦參12克,水煎後,以藥棉或紗布蘸藥液擦患處,每日2-3次,連用數日可愈。適用於小兒患膿皰瘡。
676. 雄黃7克,冰片3克,白芷、川羌活各10克。共研為細粉,用香油調為糊狀,塗於患處,紗布固定。
677. 鮮馬齒莧50克,紅糖20克。將馬齒莧洗淨後,加入紅糖共搗爛,敷於患處。
678. 蒼術適量,研成細末撒於患處,每日1次。
679. 幹絲瓜30克。燒灰存性,香油調勻,搽患處。每日2次。
680. 滑石、甘草各適量,共研為細粉,用香油調和,敷於患處。每日1次。
第四章 腮腺炎
681. 大青葉20克,搗爛取汁塗抹患處。
682. 生土豆500克,明礬10克,土豆洗淨搗成糊狀,把明礬壓成粉狀,同土豆攪拌1-2分鍾。分成若幹份,敷於患處(切勿入口),每隔20-25分鍾換敷1次。1天內持續換敷。
683. 取手掌大小仙人掌一塊,去刺,加白礬一塊(拇指肚大小),共搗為糊狀,均勻塗於幹淨的紗布上,貼於患處,膠布固定。一般3-5天可愈。
684. 取雞蛋1個,蒲公英(鮮的最好)30克。將蒲公英搗爛,加入蛋清攪勻,攤在紗布上,敷患處,每天換藥1次,直到痊愈為止。
685. 蛇皮少許,撕成碎末;紅皮雞蛋一個,打散備用。將鐵勺洗淨,倒入香油,燒至七八成熟,加入蛇皮略炒,再倒入雞蛋炒拌,蛋熟即成。吃時可加少許白糖。
686. 板蘭根30克,柴胡6克,甘草3克。水煎,每日1劑,次分服。
687. 鮮側柏葉45克,搗爛成泥,加適量雞蛋清調和,敷於患部。一般1-2次可愈。
688. 蛇肉一段,雞蛋2個。將蛇肉切碎,與雞蛋混勻。用香油少許,炒熟後吃下。
689. 每次全蠍一個,放入香油內炸黃,吃下。每日2次,連服2日。
第五章 毛囊炎
690. 鮮白薇、白糖適量,共搗爛,敷患處,至愈為止。
691. 大青葉15克。水煎服,每日1劑。同時用藥渣敷患處。
692. 銅綠、鉛粉、輕粉、枯礬、鬆香各3克。共研細粉,用香油調搽患處。
693. 何首烏10克,茄花7個(無茄花時茄子葉適量也可),水煎300毫升,早晚各服150毫升,連服7天,不再複發。
694. 五倍子30克,研細末,用鮮豬膽汁調成糊狀敷於患處(現用現調,切勿入口眼),每日五六次即止疼見效,7天可愈。
695. 紅辣椒、冰片、香油、生白礬、黃蠟各適量。剪去辣椒柄蒂,除淨籽、瓤,椒尖向下,納入等量的冰片、白礬、黃蠟粗粉,餘1/4空隙,灌入適量香油。用鑷子夾住辣椒,點燃椒尖,徐徐滴油於酒杯中。以幹淨毛筆蘸此熱油塗於患部。每日1-2次。
696. 大黃、黃柏、黃芩、苦參各9克。煎湯洗患處,每日1-2次。
697. 蒼耳子、白礬、野菊花、苦參各9克,蛇床子、地膚子各15克。水煎,乘熱洗患處。
698. 側柏果(炒炭)3克,槐角炭3克,鬆香2克。共研細粉,香油調搽患處。本方主治須瘡。
第六章 酒糟鼻
699. 將新鮮荸薺洗淨後,橫切成兩瓣,反複地塗擦酒糟鼻上,一日5-6次。塗擦後勿用水洗,塗上的粉汁越厚越好,7天為一療程,待結厚的殼脫落,酒糟鼻即可治愈。
700. 大黃、雄黃各等量,共研細粉,溫開水調成糊,敷於患處。
701. 硫黃30克,輕粉、密佗僧、白礬各3克。共研細末,以蜂蜜調成糊狀,每日3次搽患處。
702. 雄黃、硫磺各15克,輕粉6克。共研細粉,用人乳調各塗患處,每日1次。
703. 大麻子、大楓子各50克,取仁搗碎;紅粉、輕粉各5克,摻入前者拌勻做丸。每丸重7-8克,用4層紗布包,擠出油後擦患處,每晚1次。1丸可擦2-3次。
704. 木鱉子、大楓子、核桃仁、桃仁、水銀各9克,蓖麻子15克(取仁),腦砂3克。共搗如泥,用紗布包好。每日3次搽患處,數日可愈,不再複發。
705. 木鱉子仁、大楓子仁、大麻子仁、樟腦各6克,核桃仁、水銀各9克,四仁去內皮共搗為泥,再加入樟腦、水銀,共研至水銀混勻為止,塗患處。每日2-3次。
706. 大楓子仁、蓖麻子仁各9克,木鱉子仁、水銀各3克,鉛粉6克。共搗成膏,紗布包好,塗擦患處。每日2-3次。
第七章 痤瘡
707. 銀杏仁適量,切成片,每晚睡前溫水洗淨患部(不可用香皂、肥皂),取銀杏仁片反複擦患部,邊擦邊削去用過的部分。每次用1-2粒,一般7-10次即可見效。
708. 鮮櫻桃枝葉、鮮桃樹枝葉各50克,鮮槐樹枝葉、鮮柳樹枝葉各40克,鮮豬苦膽2-3個。將各種枝葉切碎,加水煎沸,加入豬苦膽汁,熏洗患部。每日2-3次,每劑用豬苦膽1個。
709. 枇杷葉、夏枯草、桑白皮各15克,銀銀花、連翹、黃芩各10克,海浮石50克,生甘草7克。水煎2次,藥液混合,2次分服,每日1劑。
710. 丹參100克。研為細粉,每天3次,每次3克內服。一般2周後即可好轉,約6-8周痤瘡減少。可逐漸減量,每天1次,每次3克。
711. 硫磺、川軍各等份,研細粉,用清水調和,敷於患處。每日2-3次。
712. 枯礬10克,硫磺、大黃各5克,黃連、黃柏各3克。冷開水100毫升浸泡1晝夜。每晚睡前將藥液搖勻,塗於患部。
713. 氯黴素注射液20毫升,75%酒精50毫升。混勻後密封。先用熱水清洗患部,再以棉簽蘸藥液搽患處。每日3次。
第八章 瘊子
714. 采幾個芝麻花,擠汁抹到患處,幾次後瘊子便會自行脫落。
715. 蔓荊子花適量,反複揉擦患處,每日數次。
716. 采無花果葉子,將葉柄折斷,冒出一股白汁,將白汁點在瘊子上。第二天即萎縮,三次後脫落。
717. 芝麻花一把,地膚子30克,水煎,燙洗患處。
718. 鮮蒺藜棵250克。水煎後取汁洗患處,早晚各一次。
719. 取消過毒的針3枚,在患部中心直刺1針,兩邊斜刺2針,使此兩針均過患部基底,留針10-20分鍾。此法也用於治雞眼。
720. 白鮮皮、白礬各60克,水煎,趁熱洗患處,每日2次。洗時用力揉搓疣表麵,使藥液浸入疣組織內。一般連用3-5天就可自行脫落。
721. 地膚子30克,白礬9克。水煎,洗患處,每日數次。
722. 鴉膽子仁、血竭各7.5克,生石灰15克。共研細粉,取少許按在患處加一定壓力揉搓2-3分鍾。
723. 馬齒莧60克,生苡仁20克,紫草、大青葉、敗醬草各15克,赤白芍、桃仁、紅花各10克,水煎服,每日1劑,7劑為一療程,連服兩全療程即愈。此方治扁平疣。
第九章 痱子
724. 黃瓜洗淨,切片,塗擦患處,每日數次。
725. 先將患部用溫水洗淨,再取綠豆粉、滑石粉各等份,和勻,撲撒在痱子上,每日數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