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世外桃源
東晉文學家、我國曆史上著名詩人陶淵明年輕的時候曾幾次出仕,但由於對官場中黑暗汙濁的不滿,從此棄官歸田,過著隱居生活。
陶淵明擅長詩文辭賦,喜歡描寫大自然的秀麗景色及農村的田園生活情趣。但也時常流露出對當時政治的批判以及逃避現實的消極情緒。他晚年所寫的《桃花源記》就是這樣。在此文中他描繪了這樣一個故事:晉太元年間,武陵有個打漁人。
一天,他沿著一條小溪劃船,忽然遇到一片盛開的桃花林,芬芳鮮美的桃花林中間沒有其他別的雜樹,那景色簡直美極了,好似到了仙境。漁夫覺得很奇怪,就順著小溪一直往前劃,想找到桃花林的盡頭,看看這片桃花林到底有多大。
桃花林的盡頭,也是小溪的源頭。漁夫看見那裏有個小山洞,洞口有點光亮透出來。漁夫很好奇,就停了船上了岸,走進洞口想看個究竟。洞口很窄很低,漁夫彎著腰小心翼翼地進了洞。可大約走了幾十步,出現了奇跡:洞身一下子就寬敝了。隻見裏麵有廣闊的原野,肥沃的土地,整齊的房屋,四通八達的道路,人們的衣著裝束都和外麵人一樣,他們耕作生息,快樂逍遙。他們看見漁夫都很驚訝,問他從什麼地方來。
漁夫就老老實實告訴了他們。人們聽了就熱情地邀請漁夫到自己家作客,殺雞擺酒款待客人。有些人剛聽說來了一位陌生人,開始都有些害怕,可後來全村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幾乎都跑來圍著漁夫問這問那。從談話中漁夫了解到,他們的祖先是為了躲避秦朝的戰亂,領著妻室兒女躲到這個與世隔絕的地方,以後他們世世代代在這繁衍生息,春播秋收,不納稅,無徭役,和外界斷絕來往。他們竟不知道有漢朝,更不知道什麼魏晉了。漁夫就一一把外麵的情況講給他們聽。
這裏的人都很舍不得讓漁夫離開,漁夫就住了好幾天。臨走的時刻,人們都叮囑他:"不要把這裏的事告訴別人。"漁夫走出洞口,找到船,順著來時的路,一段一段作了記號,打算以後再來。可等到再去時,記號卻找不到了,結果迷失了方向。
這句成語後用以比喻與外界隔絕的幽靜美好的地方或幻想中的美好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