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 投鞭斷流(1 / 1)

第七十一章 投鞭斷流

西晉末年,政治腐敗,西北和北方各民族乘機獨立,紛紛脫離晉朝的統治。先後有匈奴、羯(jié)、鮮卑、羌(qiāng)、氐(dī)等五個民族,成立過十六個國家,即曆史上所稱的"五胡"十六國。這些國家中,要算氐族的秦國(史稱前秦,或稱苻秦)為最大。有一個時期,它幾乎包括了北中國的全部地區。秦王苻堅,自稱"天王",他企圖征服偏安東南的東晉王朝,蓄意統治全中國,野心的確不小。

苻堅為了南征晉朝,下令征募軍士,凡成年男子,十個裏麵抽一個當兵,把勇敢有才、年在二十上下的富家子弟,派做禁衛軍軍官。他得意地說:"我給司馬昌明(晉朝的皇帝,即晉武帝)、謝安(晉朝的中書監)和桓衝(晉朝的中軍將軍),已經預先派好職務了,因為他們很快就會被我降服;我們也可以預先給他們把住宅建造起來。"這時,苻堅的大臣,包括苻堅的弟弟苻融,都不主張出兵。隻有鮮卑族的慕容垂和羌族的姚萇竭力慫恿。苻融對苻堅說:"慕容垂和姚萇都是不能相信的,他們都想在局勢一旦有變的時候,乘機實現他們不可告人的目的。再說,那些富家子弟,既不會作戰,也沒有吃過苦,哪裏有什麼用處?"苻堅沒有接受他的意見。

另一個臣子名叫石越的,也勸苻堅,說:"晉朝現在雖然退守江南,可是它有長江天險可守,我們未必能取勝。"苻堅傲慢地笑道:"以我之眾旅,投鞭於江,足斷其流!"(見《晉書·苻堅載記》)他這句話的意思是說:"我大軍人數眾多,怕什麼長江天險,隻要每人投下一根馬鞭子,就足以阻斷江流!"驕兵必敗,苻堅不聽勸告,結果,終於在肥水一役中,被晉軍以少勝多,徹底打垮。(參看"草木皆兵")不過,"投鞭斷流"倒確是一句壯語,形容兵多勢大,不難跨渡江河天險,克敵製勝。唐李白詩:"投鞭可填江,一掃不足論。"投鼠忌器賈誼是西漢時期一位著名的文學家。18 歲時就以文才出名,可惜懷才不遇,屢遭權貴的妒忌、誹謗。而這些人又是皇上身邊的貴臣,所以雖然有些人想替他鳴不平,告發他們,可是一些刑罰都用不到這些人身上。這是為了尊重皇上。賈誼決定要親自規勸皇上疏遠和打擊身邊的小人。

有一天,賈誼進見漢景帝,對他說:"有一天晚上,有一隻老鼠跑到一家的鍋上,想找些吃的,不小心弄掉了鍋蓋,驚醒了這家主人,老鼠'吱溜'一下跑到米缸旁邊。這家男主人起來,拿起一根棍子剛想去打老鼠,他的妻子忙說'小心,別為了打老鼠,打碎了米缸'。男主人無可誇何,放下木棍說:"那就沒辦法打死老鼠了。"賈誼講完這個故事,對景帝說:"為了尊重您皇上,所以您左右的有些奸臣小人即使觸犯刑律,也不敢問罪,所以皇上應該主動離開那些小人,勉勵大臣們重節操舉賢良,用道德規範約束他們的言行,這樣才會更增加您的尊嚴。"漢景帝聽了連連點頭,表示同意。

這句成語比喻很想行動又有所顧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