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長江三峽
瞿塘峽、巫峽、西陵峽,總稱三峽,是著名的長江天險。
西起四川奉節縣白帝城,東到湖北宜昌跨五縣市,全長公裏。瞿塘峽在西,長約公裏,兩岸崇山峻嶺,高聳入雲,臨江一側,峭壁千仞,宛若刀削,山高峽窄,江流湍急,仰望天空,隻見一線。峽西端入口處,兩岸斷壁高幾百丈,江麵寬不及百米,形同門戶,名為夔門,因奉節縣古稱夔州而得名。夔門之北就是白帝城。古詩說"眾水會涪萬,瞿塘爭一門",就是描寫這裏的景色,素有"夔門天下雄"之稱。峽中水深流急,江麵最窄處不到米,波濤奔湧,令人驚心動魄。瞿塘峽中的灩澦堆,曆來是行舟的天險。古代民謠說:"灩澦大如襆,瞿塘不可觸,灩澦大如馬,瞿塘不可下,灩澦大如鱉,瞿塘行舟絕。灩澦大如龜,瞿塘不可窺。"這座江心石堆周圍約丈,冬水淺,可露出百餘尺,夏水漲,沒入江中,僅露出一小塊,極易觸礁。現已被炸掉。
巫峽在中間,長約公裏,峽穀幽深曲折,兩岸山峰奇秀多姿。著名的巫山十二峰分列南北兩岸,十二峰的名字是:聖泉、集仙、鬆巒、望霞、朝雲、登龍、聚鶴、翠屏、飛鳳、淨壇、起雲、上升等,都因山峰的特征得名。其中望霞峰最引人注目,它立於長江北岸,姿態纖麗奇俏。每天第一個迎來朝霞,又最後一個送走晚霞,峰頂上又立著一個人形石柱,像少女亭亭玉立,所以又名神女峰。關於神女峰的故事很多。相傳赤帝的女兒瑤姬,曾幫助大禹治水,葬在巫山之南,變為神女。
神女峰對岸的飛鳳峰下有授書台,傳說是神女授書給大禹的地方。巫山縣城西高都山上的楚陽台,相傳是楚襄王和巫山神女幽會的地方。
西陵峽在東邊,已入湖北秭歸、宜昌境內,長約公裏,以灘多水急聞名。
北朝文人酈道元在他的《水經注·江水》中這樣描寫三峽風光:自三峽七百裏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岸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至於夏水襄陵,沿泝阻絕。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裏,雖乘奔禦風,不以疾也。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山獻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淒異。空穀傳響,哀轉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文章說,在三峽七百裏中,兩岸山峰相連,沒有一點缺口。重巒疊嶂,遮天蔽日,如果不是正午和夜半,不見日光和月色。
到了夏季,江水漲上丘陵,上下交通便斷絕了(因水漲時易觸礁,船不敢行)。如果有皇帝命令緊急宣召,有時早晨從白帝出發,晚上就到江陵,其間距離一千二百裏,就是騎著奔馬駕著大風,也沒這麼快。春冬季節,白色的急流和碧綠的深潭回映著清光。兩岸絕壁多生怪柏,山泉瀑布在其間飛瀉。清幽茂盛,頗多趣味。每到初晴或霜晨。林澗中一片寒意蕭條,常有猿猴發出長嘯聲,接連不斷,異常淒厲。空穀中的回響,哀轉良久才漸漸消失。所以漁人唱道:"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李白的《早發白帝城》絕句則以簡潔的詩歌語言概括了酈道元這段文章中的意思:朝辭白帝彩雲間,千裏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詩寫三峽舟行的迅疾,以及峽內江水的湍急,因是詩人自己的切身感覺,所以更覺駿快傳神。曆來都認為"千裏江陵一日還"是詩人的誇張,其實參看酈道元的記載,還是可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