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少年時光(1 / 2)

年已24歲的李存勖早已知曉這個時代的生存法則。

雖然身為晉王李克用的親生長子,但在他的人生裏,血雨腥風的戰陣經曆已沉澱入骨髓。

腰間鋒銳的刀劍,

胯下桀驁的駿馬,

後背剛勁的大弓,

全身閃耀寒光的甲片已和他融為一體,仿佛全無重量一般,看上去是如此從容。

說起來此時的他正是血氣方剛的年紀,身隨父親多年的軍旅生涯讓他比後世的同齡者更顯英武。

他的相貌有著唐人的部分儒雅,有些不全似沙陀族人物,但是隻見他雙目中神光隱隱,氣質豪勇中帶著淡然,就知道這個青年將軍有著不同一般的人生曆練。

在晉梁兩軍的曆次大戰中,或衝鋒陷陣,或斬將奪旗,或獨領一軍與敵周旋,

與父親的義子們一般無二,穿同樣的袍服,吃同樣的食物,在軍中得到了“善騎射,膽勇過人”的評價。

但他並不滿足,因為他在乎的隻是父親對他的認可。

一直以來,他習慣望著父親馬上寬闊的背影,不停追逐著、成長著、努力著,

也許每一個男孩都是望著父親的背影開始自己的奮鬥之路。

背影本身沒有太多的言語,沒有太多的祝福,

然而背影的存在可以讓自己心理上總是少那麼些承擔,更讓你忘卻了窗外的寒流,讓冬天似乎轉瞬即逝。

父親李克用那豪爽的身影,如同一盞不滅的指路明燈,一直指引著晉國、家族、以及李存勖自己以後的路該怎麼走。

想到父親近日重病不起,李存勖心中湧起一絲無奈,

往事幕幕如梭,點點滴滴浮心頭。

......

五歲時,

父親率軍凱旋途經上黨(今山西長治)三垂崗,於崗上唐玄宗廟前置酒,

席間伶人奏《百年歌》,至於衰老之際,聲甚悲,坐上皆淒愴。

父親慨然捋須,卻指著旁邊自己小小的身影對眾將欣然笑道:

“老夫雖然已漸年暮,壯誌未酬,但二十年後,他肯定和我一樣在此地征戰,完成我的大業!”

說完,眾將士轟然響應,席間氣氛熱烈,但其中夾雜的疑慮、嫉妒、冷漠等等複雜的眼光也屢屢在自己身上掃射,多半自己那一刻的形象已變成活生生的美味獵物,如同剛出生的小鹿一般無知、無助。

“父親是如此期待著我。”

那時小小的李存勖心中便有了一個樸素的念頭,一定要成為父親這樣的男人。

孩子心中的執著有時遠遠勝過大人,好比單純的堅持長久下來往往勝過智計百出的取巧。

世間太多的取巧讓人往往忽視了重劍無鋒、大巧不工這些簡樸的智慧。

有時候,一份擔子不會壓垮一個年幼的孩子,而會成為他成長的力量種子。

父子間的這份期待,這份執著都默默生著根、發著芽。

或許沒有當年的三垂崗就沒有了後麵的故事……

不管我們信仰什麼,千萬不要忽視信念的力量。不管我們輕視什麼,千萬不要輕視執著的年青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