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尋麵對日益增加的壓力,也日益頭痛;
沒完沒了的解釋,讓他感到壓抑,一種束手束腳的無奈。
給軍事外行的宦官講道理完全得不到理解。
監軍隻認定一條,你必須執行陛下的命令,他隻負責體現陛下的意誌。
有一次,劉尋為了減輕自己的壓力,表明現在執行堅守的戰略不僅僅是自己的選擇,也是眾將的選擇。
這是為了說明確實是局勢所逼,是客觀環境所致,堅守大營絕不浪戰才是符合戰爭規律的正確應對,而且大家都這麼認為。
劉尋當著監軍的麵召開了這次軍事會議,公開討論是否應當主動出擊。
他本想借眾將的口來堵住監軍的嘴。
可出乎他意料的是,
有不少將領異口同聲的表示,應該馬上發動同晉軍的會戰。
劉尋剛聽聞時感到一陣驚愕,但監軍嘴唇邊咬著的微笑和諸將刻意的表現讓他很快明白過來,心中了然。
劉尋無奈,命令親衛給每個將領麵前端來一盆清水,下軍令讓每人一次喝幹。
眾將感到奇怪,紛紛表示做不到。
劉尋淡淡的說道:
“這一盆水尚且無法一次喝幹,晉軍猶如大江,又怎麼能是我們一口氣能全部吞下的呢。”
“眾位都懂得戰場凶險,事不可為而強為之往往是要付出極大代價的。如果不想後悔的話,就要像今天這樣,即使是麵對本帥,也要對明顯愚蠢的命令說不。”
“我很欣慰,你們很有勇氣的做到了這一點。”
眾將聽完神色尷尬,盡皆不語。
劉尋回避著戰鬥,李存勖也采用了同一種方式。
不同的是,一個主動避戰,一個被動等待。
大家都沒得仗打,終於半個月後,梁軍探馬傳來消息,李存勖因無法忍耐這種消極的日子,自己率一部分人馬回晉陽去了,留下的主力部隊交予李存審繼續在莘縣與劉尋僵持。
計劃的第一步已經實現了。
劉尋仔細研究過李存勖的戰例,他甚至比李克用還更加了解李存勖在軍事上的天賦。
李存勖是一個對戰場極其敏銳和興奮的人,他能精準把握瞬息萬變的戰場上突破敵陣的那一個動態關鍵點。
晉騎在他的指揮下變起陣來異常流暢,總是猶如切割熱油的利刃殺入敵腹,其勢所向披靡,無人能擋。
而作為一個君主,他很另類,他熱衷於身先士卒,熱衷於在第一線廝殺,熱衷於虎狼鬼魅般穿梭於戰陣中,享受冒險帶來的刺激。
這樣的將帥究竟有怎樣的一顆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