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8章 讀書人的事(加餐)(1 / 2)

田豐頁頁翻看著新版的論語,心中不禁勇氣滔巨量,實在是這本書帶給他的衝擊太大了。

要知道,漢末培養一個讀書人的成本太高了,其中最難得的還是書籍。

並不是原版書籍難得,比如《論語》,11705字罷了,而且分為前十篇《上論語》,後十篇《下論語》,這種基礎書籍並不難得。

難的是沒人教授,你根本就看不懂。

古代由於竹簡的書寫困難,不可能給你搞什麼長篇大論,而是盡可能的用簡短的幾個字來表達一段思想,或者幾段不同的思想。

即便到了現代,還有聽話聽音的法,更何況在古時候生產力比較低下的時候。

有書看不懂,那跟沒書有個屁的區別,所以,老師的地位才那麼的高,與給予你生命的父母幾乎在同一個水平線上。

而田豐手中這本並不厚的書冊,不單單是有論語的原文,更包含了五種不同學上的解釋,這就十分重要了。

可以,隻要是認字的,便可以自己去研讀,隻要下苦工,定然能學有所成。

歸結原因,便在於五種不同學對論語的解釋上,越是碰撞,越是能激發人的思考欲望,越是讓人能深刻理解其中深意。

快速翻看了一下其他封麵一模一樣的書籍,發現完全都是相同的,連字跡都一模一樣,轉瞬間田豐便想到這是刻印的,畢竟他都要用到印璽。

這整整一四輪馬車,怕不是有幾千冊,這要是散播到市麵之上,會造成多大的轟動,田豐都不敢想,最重的要是,《論語》有了,《孟子》《周易》《詩經》《尚書》《禮記》《春秋》還會遠嗎?

若是都按照這種方式,放入大量的解讀進去,那……田豐都不敢想,下個大世家會亂成什麼樣子,怕不是矛盾會被徹底點燃。

現在的世家內部已經是一片混亂了。

一部分世家之人發覺,各家的學問在敝掃自珍之下,已經發展到了極限,他們希望恢複上古製度,當年齊國修建稷下學宮,有教無類,開啟了‘百家爭鳴’的時代,現今各家學的起源,都來自於當初的稷下學宮。

這些人希望將知識大規模流傳開來,盡量做到有教無類,讓更多的人才出現,進行思想上的碰撞,以期待各家學能更進一步,如此一來才能讓各家的人才便的更多,能力更加突出,世家的地位更加穩固。

這部分人會在家鄉開課,比如當年的盧植,公孫瓚和劉備就是聽過盧植公開課的學生,其他還有很多,號稱學生幾百的鄭玄,開辦書院的龐德公和司馬徽,會收徐庶這種遊俠兒為弟子。

而另一部分人則覺得,應該徹底固化階級等級,農者務其農,織者織其布,吏者世代為吏,官者永為官,各司其職,做好本職之事,下才會安定祥和,下安定,世家本身的地位也才會穩定。

畢竟,即便是世家,也不能保證世世代代都有出類拔萃的人物出現,保證家族地位不會衰落,徹底固化階級,才是保持地位最好的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