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

是非成敗轉頭空,江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白發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

一壺濁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

濤濤江水之上,蒼涼的歌聲在甲板之上響起。

一艘樓船停駐在江心之上,伴隨著江水與堤岸撞擊的隆隆聲,甲板之上,曹操正和孫策對麵而坐。

桌案上擺著茶水,兩人身後分別坐著陳群和周瑜。

“那王軒雖是奸佞之臣,心狠手辣,但其卻有才學,這一首臨江仙頗有幾分造詣啊。”曹操一首歌唱完,悠閑地端起麵前的茶水一飲而盡。

一句悠閑也不為過,事實上,無論之前討論的時候有多麼迫切,到實際操作的時候靠的還是下麵那些文臣武將,特別是這次準備發動全麵進攻的情況之下。

之所以如此便與這個時代的製度有關係,還是拿糜竺舉例。

糜家是有自己獨立莊園的。

什麼是莊園,就是一座基本自給自足的獨立王國。

就像傳中西方那些開拓領一樣,有鐵匠負責生產農具、工具、兵器,有農民負責種植土地和經濟作物,有自己的磨坊、裁縫、木匠,便是型的校場都有,畢竟莊園也要有自己的防護力量。

這時代是真的盜匪橫行,你完全不用指望周遭城市的保護,等求援,發兵,抵達的時候,你的莊園絕對已經成為一片廢區了。

至於盜匪是哪裏來的?

便是糜家自己都有養活幾支盜匪在山區,誰家還沒點黑活了。

而這些世家全部都是如此,這就是傳中的耕讀傳家,講究的就是個自給自足。

既然這次是全麵開戰,那當然不能全部靠曹操自己出力,這些世家也是要調動力量的,便是糜竺當年都能支持劉備上萬家奴組成的軍隊,更何況是荀、陳、鍾、許、張、習等等家族了。

真當幾百年詩書傳家的家族是鬧假的!

在漢朝,官方軍隊分為中央軍和地方軍兩種,可事實上,東漢光武帝時,為加強中央集權,便徹底罷了郡國兵,若是遇到戰爭,便派出京師兵出聲,或是臨時從州郡招募或徵發。

而地方無兵如何保證治安?

隻靠賊曹帶領的那一撮人?

事實上,由於嚴重的土地兼並,在東漢時期已經很少有自耕農了,百姓基本全部淪落成佃戶。

便是荒地也不準許私自開墾,不是法令不準許,而是宗族不準,在獲得宗族準許的情況下可以開墾,但所有權依舊是宗族的,隻是準許你耕種,一樣要給宗族交租子。

地方完全以宗族為基本管理單位,治安問題也是宗族有血緣關係的私兵負責。

《三國誌》記載:“曹洪,太祖從弟也……洪將家兵千餘人,與太祖會龍亢”

這條記載明當時很多豪強地主都擁有家兵,並且用家兵參與戰爭,去實現自己的政治目的。

以皇甫嵩為例,其在主持西涼戰事的時候,兵員組成有三,一部分募兵,一部分是家兵,一部分朝廷的中央軍,其中家兵才是真正的主力,也是世代將門的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