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情澎湃,氣勢高漲!
之前眾人心中有多羨慕世家豪門,這一刻心裏就有多麼鄙視。
即便是身為世家子的沮授、諸葛亮也感覺自慚行愧。
諸葛家的琅邪郡就是靠海的,反正他們諸葛家自詡家學淵源,上知文下知地理,可特麼就是沒想過如何開墾海邊的土地。
而同為世家子的甘寧就不一樣,他就感到無比自豪,自豪當年舍棄嫡長子的身份毅然決然地出來當了水賊。
現在看來,自己就是那種勇於開拓的,不甘於現狀的,追求波瀾壯闊的人,不然為什麼自己向往大海那。
這就叫人以類聚,物以群分,不然自己怎麼就會加入到王軒身邊來。
在場眾人各有心思,但無一例外都是興奮的,為了那不可見的未來,為了那開創曆史的機會。
好吧,還是有一個人例外的,那就是站在那裏臉上青紅變換的,陳群。
實話,他也是年輕人,他也有青春和熱血,可,家族教育和身為頂級世家子的見識讓他知道易行難。
王軒的這些難道下這麼多世家就沒人想過麼?
不是的,也有很多世家子不甘現狀前仆後繼的企圖改變,甘寧不過是其中之一罷了。
可結果那?
幾百年,無一成功,根本算不得什麼。
這一代裏,他陳群有個十分熟悉的一位,也是這種人,而且就在劉備麾下。
他就是陳群嶽父荀彧的堂兄——荀悅。
這一代中荀家離經叛道之輩。
荀悅著有《申鑒》5篇,他抨擊讖緯符瑞,反對土地兼並,重視農桑開拓,主張審好惡以正其俗,宣文教以章其化,立武備以秉其威,明賞罰以統其法。
可結果那,荀悅之才學,絲毫不下於荀彧,陳群時候還跟在荀悅身邊求學過,隻是他的思想不容當今社會現狀,被一直壓製不得施展。
好吧,後來劉備發布招賢令的時候直接跑了過來,沒想到便一下找到組織了,這些年倒是跟家裏斷了聯係,陳群也不知道他怎麼樣了。
反正,陳群是不信的,他不相信王軒有能力改變幾百年來的現狀,想的挺好,當年王莽想的也挺好,最後結果那?
是,當年王莽根本無能人治,險些就真讓王莽掃平一切反對勢力成就大事了,可這種逆而行的結果那?
老都看不下去了,直接開始罰,降隕石強行抹去了一切。
想到這裏,陳群便仿佛被注入了一擊強心劑,立刻信心百倍起來,他堅信,王軒如此倒行逆施必然也會遭遇譴,到時候曹操就會宛若當初劉秀一般,平安順遂遇難成祥。
什麼降洪水,降隕石,降雷霆,反正一頓降,必將王軒粉身碎骨,看下間還誰敢妖言惑眾。
想到這裏,陳群昂首挺胸,也不跟沮授打招呼了轉身就走,他要趕緊離開這裏,萬一下一刻降隕石把他帶進去就不好了。
對於陳群的離去,眾人沒有絲毫的關注,這會被王軒鼓動的,大家已經徹底認清了,自己跟那幫子世家大族就不是一路人,那還有什麼好的,趁早分道揚鑣。
而陳群也沉底認清了,他們這些守舊派,是根本不可能與王軒指導下的劉漢達成任何協議了。
這很明顯,就拿陳家來,幾百年繁衍下來,陳家族人早就破萬了,現在具體有多少陳群都不知道,當然,絕大部分都是旁支亦或者二三百年前就分出去的族人了,但,他們依舊陳家人。
以陳家手中掌控的上千萬畝土地來,難道還能隻靠著本家掌控麼?
皇帝不能靠著自己掌控下,陳家同樣不能靠著本家掌控所有土地,所以就需要旁支和分出去的族人,就這麼一層層分下去,幫助陳家牢牢掌控住土地和人口,這才是陳家屹立不倒的關鍵。
即便再差的陳氏族人,起碼也不用為吃飽肚子擔心,比那些百姓豈不是好多了,而他們能維持生活的根基在那?
還不是陳氏族人的身份麼,所以,他們也會發自內心的維係陳家,而陳家本家,也必須為這些旁係分支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