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地,桑海城,小聖賢莊。
作為當世兩大顯學之一的儒家,在這東海之濱桑海城邊建立起了這座收集諸子百家文集的聖地——小聖賢莊。
孔子作為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因其本身便是魯人,所以魯地諸子百家中以儒家學派最為昌盛。
是日,晌午。
一個頭纏粗布,一身短衣打扮的胖廚子駕著一個牛車,車上則是大大小小的食盒,看這方向應當是去小聖賢莊無疑。
小聖賢莊乃儒家掌門所在,自當遵“君子遠廚庖”之句,故而小聖賢莊不設廚房,所有的食物都從桑海城內有名的“有間客棧”提供。而這胖廚子正是有間客棧的老板——庖丁。
車停在小聖賢莊西邊的側門,這時已經有兩個儒家弟子立在門口等候多時,見到人來立刻上前,幫忙提著食盒送到小聖賢莊西邊的膳房。
車上食盒送完後,庖丁又不知道從什麼地方拿出來一個食盒,向一人問道:“不知脈小哥在什麼地方?”
“今天沒有見到小師叔,你不如去老地方看看。”那個儒家弟子笑答道。
無怪這個弟子笑,這個小師叔是真的小,年紀在整個小聖賢莊比有的三代弟子還要年輕,不過因從小就在這小聖賢莊,又拜在後山的師叔公門下,所以是二代弟子。若僅是如此還不至於讓這三代弟子笑,而是這小師叔當真是沒有一絲儒家弟子的樣子,做事不拘於泥,愛開玩笑,和三代弟子打成一片,而且隨著年齡增長愈發愛偷懶,而且口腹之欲極強,聽一些早來的師兄說,這小師叔小時候經常為了滿足口腹之欲而被師叔公罵,罵到後來師叔公見無用索性就隨他去了。所以和這庖廚子特別投緣,後來庖廚子每次帶飯菜也會單獨帶一份給小師叔。
庖丁應聲,提著食盒從小聖賢莊外圍通往後山的小路上去。
離山頂還有一射之地時,便能看到山頂上一聳立的小木亭內,一個身著靛色儒服,頭發用絲帶隨意紮著看不清麵目的少年靠坐在亭柱上。
“脈小哥!”庖丁大聲打著招呼。
“哎!庖大哥今個兒可是來遲了。”少年朗聲笑著答道。
說話的功夫,庖丁已經提著食盒到了亭子,脫了鞋進入亭內。
打開食盒,隻見庖丁將盒內的菜一一端出。
一盤白斬雞,皮脆肉緊,晶瑩剔透,蔥蒜蓋白色的肉上,相互映襯,煞是好看。庖丁又從食盒底取出一壺陳醋淋在雞肉上,一時酸香撲鼻,聞之生津。
韓脈此時已經迫不及待地拿起筷子,夾了一塊放在嘴裏咀嚼。
庖丁又將裏麵將一盤涼拌海帶絲,一盤酸白菜擺好。最底下則是一盤饅頭。
將碟碗擺好,庖丁自己也從食盒內拿出一雙筷子,和韓脈對坐。兩人一為小聖賢莊的小師叔,一為廚子,如今就這樣對坐而食,絲毫不見生疏,看樣子應該也不是一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