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投陶報李(1 / 2)

“陶書記,可否告知一下東籬低保戶的情況?我們想了解一下。”陸婉兒瞄了一眼那些禮盒,然後若有所思的問。

“來,陶助理,介紹一下我們這邊的具體情況吧。”陶書記吩咐著。

“我們東籬有一千多戶,三千多人,目前已經全部脫貧。隻有幾戶獨居老人需要我們進行社區照料,我們打算在未來三年內建立養老院,真正解決獨居老人的養老問題。”陶助理介紹著他們的宏偉藍圖。

“你們是怎麼進行照料的?”夏桐問。

“我們都建立了個人檔案,他們的身體情況還有吃住環境我們都有詳細的記錄,差不多三天我們就走訪一次。另外,我們還在他們的床頭安裝了報警器,他們一按報警器,我們的手機都能收到報警信號,可以第一時間趕到。”

“陶書記,你們做的很專業,比我們想象的要好很多,在這裏向您學習了。”夏桐很敬佩的說。

“都是分內之事,為人民的服務,就得想群眾之所想,憂群眾之所憂。”陶書記說的很實在。

“那麼這些資金都來源於哪?”陸婉兒很好奇地問。

“我們推行社區養老與企業養老相結合的養老模式,所有引進的項目都必須承擔一定的養老服務,每個項目都有對應的服務對象和服務數量。因為引進的項目不會單獨建立專業的機構來負責養老服務,所以我們以低於市場價的方式讓企業來購買我們的社區服務,從而又可以將這筆錢投入到社區建設當中。”陶助理很自信的說,那種自信來源於他們從中得到的實惠,並惠及到了整個東籬,徹底的改變了東籬的生活風貌。

“因為土地就是東籬三千多人的命根子,所以陶書記在引進項目的時候,土地都隻租不賣,他把土地的租金作為股份入股,出讓土地的村民每年都會拿到分紅,這也是陶書記在菊園有股份的原因。”陶助理補充說。

“剛開始的時候應該很難做項目吧,特別是遇到土地問題,你們是怎麼解決的?”夏桐認為土地是一個敏感的問題,股份又是一個新鮮的名詞,它們之間的相遇必然會存在很多分歧。

“是陶書記帶頭,引進菊園項目的時候,陶書記把自己所有的地都轉化成了股份,村民看到收益不錯,然後就打消了心中的疑慮。陶書記常常對我說,觀念的改變不能光靠嘴上做工作,還要靠實實在在的案例來促成觀念的改變,為人民服務,就得講道理,辦實事。”

夏喬聽了陶助理這一番話打心眼裏開始欣賞陶書記,曾經以為滿身官僚主義作風的社區書記,現在儼然已經變成了一位人民公仆。她開始在心裏自責自己剛才的所作所為,她鼓起勇氣說:“陶書記,對不起,剛才我說的一些話,請不要當真!”

“傻孩子,這不是你的錯,主要是我們隊伍的害群之馬太多了,所以你們形成了刻板印象,覺得我們這些社區書記就是些沒文化的村痞子。”陶書記語重心長的說。

陸婉兒立刻參與進來:“對對對!陶書記您能把刻板印象這樣的專業術語都運用的爐火純青,不做社工可惜了。”

“陶書記明明就是一名社工書記,而且啊,比我們專業多了。”夏桐笑著說。

“你們不但打擊人的能力了得,而且捧人的水平也是一流,今天我算是領教了。”陶書記起身,笑著說,然後去了辦公室開始一天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