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第11章刺破(2 / 2)

很久以後女人才知道,那時方涵同業也在麻痹自己。

從那以後,林秋隻覺歡愉不過兩具行屍走肉,她也就慢慢動了離開心思。

如今柳暗花明,剛在出納位上收足紅包,又升任主辦會計,林秋心中還是有點憤憤,此刻萬家團圓時,那廝和麻辣小秘書又在哪裏鬼混。

“小秋,把林聰介紹進公司坐辦公室,你給老板提沒?”林母打斷女兒思緒。

林秋在家很難有好脾氣,“你當公司是我開的?說進就進!”

林母臉色一變,見兒子嘴裏包著一塊肉,瞪著春晚出神看,不得已又軟下來“你不是老板秘書嘛?一句話還是管用吧!”

林秋冷笑慶幸機會來了“秘書?你們倆在醫院鬧得歡,錢沒鬧下來,把我秘書工作鬧沒了!多少人盯這位置,知道不知道!”一番話添油加醋,想起過往,竟還真擠出幾滴淚來。

事關吹牛本錢和每月現金流入,林母這才慌了,問過不停。

林秋心中積鬱一泄千裏,又開始數飯粒不說話。

看著女兒這前世冤家,林母“唉”一聲,你爸若在何至於此。

林抗美中專畢業,是那年代知識分子,腦袋靈活,精於判斷,改革開放後在東郊老廠混得風生水起,憑著價格雙軌製,炒批條在計劃經濟與市場經濟間遊刃有餘,不但為自己賺得第一桶金,還帶著母女去北京,上海見世麵,又為林秋買了一架鋼琴請了老師,這在那年代可謂相當超前。

當時廠裏軍轉民生產一批冰箱,林抗美拿到批條,計劃內價格四百多元一台,到市場上走一圈就能炒到一千多一台,憑著聰明肯幹,他逐步完成原始積累,自己開了家貿易公司。

但漸漸就走到了投機倒把法律邊緣。

林秋當時還小,但也記得清楚,爸爸有天回家哀聲歎氣,對林母說到:“封建時代是士農工商,商人地位最低,如今已是商品經濟社會,商人地位還是很低。”

林抗美平素文質彬彬,見誰都笑口常開人畜無害,林母見他一反常態憤世嫉俗,有點害怕擔憂問到:“出啥事了?”

“我家是窮怕了,我爸在舊社會讀書時住校,有天食堂吃回鍋肉,發黴變綠都沒舍得吃,想帶回家和我奶奶一起吃,走到街上不久就被乞丐搶去,見他邊跑邊吃,我連追的力氣都沒有!”林抗美說到此處歎了口氣,見林秋把鋼琴彈得津津有味,才又說“我聽完我爸故事,就發誓要讓家人過好,眼看著政策好了,但有人舉報我投機倒把,侵害公有財產,挖社會主義牆角。”

後來林父東窗事發鋃鐺入獄,林母沒文化更沒主見,帶著女兒去廠長家裏尋求幫助。

廠長沒有絲毫不耐煩。

“嗯,你家沒了頂梁柱,全家生計是有問題,讓我從長計議,從長計議。”廠長說完笑容也沒褪去。

林母當時渾身痙攣,拉著女兒就逃。

隻是小林秋想不明白,老伯伯後來把手掌房在媽媽背上摩挲,那模樣多麼慈愛,媽媽幹嘛那麼害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