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過來是為了和妹互幫互助,不是拖累她、給她添亂。
從西北到漢中的路途不怎麼平安,而且還有眾多的意外不是他所能控製的。
他的屬下和軍士,若是要從西北退,那麼必然要找一個適當的地界,若不是不退,以他的兵力別是邊關聯軍,連安家都很難抵製,到頭來也是全軍覆沒、你敗我亡,何必呢。
不如向南行,他們人多、也多是生麵孔,直接入慶安城實為不妥,看似是給雲玨添阻力,實則是添加麻煩,要知曉冉了,雲玨怎麼降住,而他們從西北而來,地理環境、人員麵孔接不熟悉,要他們入慶安,服從雲玨也是不易。
不如自己帶兵,再向東南部不太可能,風土人情、水域氣候也不知那些軍士熟不熟悉,萬一落得個水土不服,可就糟了,那不如選個靠近西北的地界。
沒有?!
就去搶。
搶到了,就什麼都有了。
(你這是跟誰學的。)
因此他盯上了一處,荊南劉典與漢中雲玨相鄰地界的中心,益州,這個地方嘛,氣候跟隴西相近,自然同西北的幹燥氣候也差不了多少,不會太不適應,還帶有個緩衝器。
至少能有個地方給他喘口氣,不用那麼著急的東走西走。
聽妹的語氣,是不太想摻和進隴西曹奎和孟昭的對立中,那麼隴西的局勢不能動,自然夾在中間的劉典,雲玨需要他來充當一個緩和劑,在危機、災難來臨時,可以現在前麵頂一頂,有個預警作用。
那麼他也不敢動的他太狠,若全占荊南的三分之一,劉典勢必狗急跳牆,到時候得不償失,而益州,是個不錯的地方。
隻不過是一個平原地帶上的城池,一馬平川,很容易從一頭望盡到另一頭,又作為同漢中的交涉邊邊,前有潘占,先有沐雲玨,不論何處而來,益州都是首當其衝的地方。
是個需用重兵看住防守的城戶,是荊南的門戶。
但就是這門戶,劉典守不住,他沒有辦法派遣大量的兵士駐守益州,那會導致他的兵力分配不均,使得他前後失調、繼而失去整個守地的防線,多點攻破、便可一網打盡。
他分不出兵,隻能任由這本該是荊南門戶的益州流落在外,任其發展,如同當初的義城也是無主之城,皆有最先開始分配下來的大夏官員把持,現在依舊。
這一下讓人害怕,或許於它而言,過了益州,劉典的大營還會遠麼.......郭廷待在這,無異於在劉典的跟前、眼角紮了一道沙子,即弄不出來,更擱的眼睛疼。
郭廷帶大批人馬駐紮益州,遠遠遙望漢中慶安,又可下至義城,劉典到時候知道,苦都沒地方哭,人沒郭廷雲玨這邊多,兵力一比之下也不強盛,紮眼一看,有了郭廷的沐雲玨,有了沐雲玨的郭廷,成為了雙方的互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