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艾文·巴林(1 / 2)

第2章 艾文·巴林

雖然不懂樂譜,卻成為美國最著名的流行歌曲家

一九二九年,發生曆史上有名的經濟大恐慌,無以數計的人因此而破產,但有一個人卻因破產而因禍得福。這次的經濟危機,使得昨天仍是百萬富翁的這個男人,今天一降而成為身無分文的窮光蛋;因此,為了讓新作能夠順利推出,他不得不向別人借兩千塊。他的妻子曾回憶說:"幸好在一九二九年的經濟在恐慌中破產,逼使他隻好重新恢複自己所喜歡的工作。"所謂"喜歡的工作",就是指流行歌曲的作曲工作。這個男人的名字叫作艾文·巴林,一九二九年的大恐慌之後,他所寫的第一件作品就是應歡呼音樂劇。

一九二九年時,他所擁有的財產足夠他花用一輩子,所以經常以旅行玩樂打發時間。日子固然過得很快樂,但現在回想起來,作曲還是比花錢喜戲有趣。

到了一九三0年,他不僅身無分文,而且還擔心自己是否能夠東山再起,因為自他開始作曲以來已有十八年之久,說不定已無材料可用了。

但既然已告破產,除作曲之外實在別無他法。'回應歡呼'就是在這情況下完成的,因為獲得相當的成功,使他重拾信心。後來他又應好萊塢之請,為音樂劇'高帽子(TOPHAT)'編寫五首曲子,好萊塢原來希望用現金買斷權,但他堅持采抽版權稅方式;這五首曲子的版權稅就幾近於一百萬的三分之一。其中包括相當著名的'臉頰貼著臉頰'。

此後,他又繼續寫了'複活節的行'、'白色聖誕節'等炙人口的歌曲。到一九四二年,他寫出一首可謂一生最傑出的作品'軍隊'。這個作品雖然耗費他許多時間和精力,但他毫不猶豫地將其所得和一千兩百萬元捐給了政府,作為陸軍緊急救援基金。

艾文·巴林雖是當今著稱於世的流行音樂作曲家,但任誰也想不到在樂理方麵,他根本一竅不通。因此在作曲時,隻好以哼唱的方式,讓懂音樂秘書填寫在樂譜上。

他一生都未受過音樂訓練,但卻沒有一個人像他一般,對美國大眾音樂產生如此大的影響。這不僅是我個人的看法,連現代美國一流的正統作曲家約翰·歐登·卡本特也說:"到西元二000年,音樂評論家必然會說,美國音樂的誕生是從艾文·巴林誕生之日開始。"

艾文·巴林雖然看不懂樂譜,但他所作的曲子卻比任何人都多,總計可能超過八百首。他自己也說過,因為所作的曲子實在太多了,所以連失敗的作品也比任何人都多。

他隻在學校度過兩年而已,完全看完的書,可能隻有自己的傳記而已。一般的名人傳記都是本人到晚年才寫的,或是去世之後由他人撰寫,而巴林的傳記是在他三十五歲時,就由名作家亞曆山大·伍可特為他動完成。

艾文·巴林的處女作'來自晴朗意大利的瑪利'(MARYFROMSUNNYIATLY),僅賣得三十五分。但三年後,'亞曆山大爵士樂團'已一躍而獲得二十萬元,這首曲子不但使美國音樂進入一個新紀元,而且也使巴林一夜成名。當初他將作品拿到有名的百老彙劇院時,曾經被經理以絕對不受歡迎為由而退還給他。但當時的一個名導演--喬治·M科漢,卻認為這個作品一定會獲得好評,於是立刻和他簽約,於一九一一年,將這曲子使用於'僧侶的喧器'一劇中,果然獲得極大的成功,在美國全土都可聽到它的旋律,第一次聽到這首曲子的人,都會馬上被深深地迷住。

一九四○年,全美音樂賞委員會將該年的最優秀作曲獎頒給艾文·巴林,獲獎的作品是'神佑美國'。這首歌很快地就響遍全國,幾乎成為美國和第二國歌。

巴林寫這首曲子是在第一次大戰期間,但一直到一九三九年才發表,也就是在發生慕尼黑協定危機時公開於世。主要原因是,在此可能再度爆發世界大戰的時刻,巴林希望這首曲子發表之後,又獲得空前的成功,他為避免被人認為利用國人的愛國心發財,遂將所有版權稅捐給美國童子軍及女童子軍。

他第一次聽到'神佑美國'這句話,是出自他母親之口,但他母親是個不會說英語的猶太人,當她以俄語說'美國神佑'時,是以極虔誠的口氣說出來的。當她居住在俄國時,包括她自己、丈夫及六個孩子都受到極度的迫害,因而流亡到安全又自由的美國,在這種背景之下,當然會對美國抱著感激的心理,至於艾文·巴林,他對俄國的唯一記憶,就是自家的房子在黑暗中燃燒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