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英國文化
翻開歐洲地圖,可以看到歐洲西岸外的大海中有兩個大島,一個叫大不列顛島,另一個叫愛爾蘭島。前者的全部,後者的北部以及其他小島組成了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簡稱英國。
英國是一個老牌的資本主義國家,17世紀中完成資產階級革命。18世紀後半葉至19世紀上半葉,第一次工業革命首先在英國爆發,英國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完成工業革命的國家。19世紀達到全盛時期,經濟居世界領先地位,殖民地遍布五大洲;是世界上最有政治權勢的國家,號稱"日不落帝國"。
英國曆史悠久,風景迷人,既保留了豐富的文化遺產和傳統,又充滿了濃厚的現代文明氣息;既孕育出彬彬有禮的英國紳士,又產生了激情四溢的超級球迷。
在英國,英格蘭人占絕大多數。英語是其官方語言,也是世界上使用最廣泛的語言。居民多數信仰基督教,另外還有天主教、伊斯蘭教、佛教、印度教、猶太教等多種宗教。
時代的鏡子
自有戲劇以來,它的目的始終是反映自然,顯示善惡的本來麵目,給它的時代看一看它自己演變發展的模型。
每一個時代都有記載它的發展史的文學作品,文學大師們以各自不同的表現手法將其所處的時代鮮明的展現在世人麵前,不管是醜的一麵還是美的一麵。《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亞這一時期的代表劇作,創作於1601年。劇作寫的是丹麥王子哈姆雷特複仇的故事。早在12世紀就流傳著丹麥王子為父報仇的故事,莎士比亞把它改寫成一部深刻反映時代麵貌、具有強烈反封建意識的悲劇,使這一複仇故事有了廣泛的社會意義。
年輕的主人公丹麥王子哈姆雷特是一個有理想、有力量、好思索的人文主義者。他的父親被叔父克勞狄斯害死,克勞狄斯篡奪了王位,娶了哈姆雷特的寡母,祖國變成了黑暗的牢獄。父親的亡魂出現,要求他複仇。哈姆雷特報仇的願望逐漸轉變為一種社會責任:改變這個充滿謊話和虛偽、不仁不義的世界。不能同惡勢力妥協,但要完成這一重整乾坤的神聖使命,哈姆雷特又深感自己無法勝任。
這一切使哈姆雷特陷入猶豫、憂鬱和痛苦之中。在他下決心動手除去奸王時,卻誤殺了戀人奧菲麗婭的父親、禦前大臣波洛涅斯。傷心的奧菲麗婭因此發瘋,落水而死。奧菲麗婭的哥哥雷歐提斯要為父親和妹妹報仇,在奸王克勞狄斯陰謀安排的決鬥中用塗了毒藥的劍刺中了哈姆雷特,哈姆雷特的母親也誤飲奸王為哈姆雷特準備的毒酒。哈姆雷特在臨死前奮力刺死了奸王,但他改變現實的宏偉理想卻沒以能實現。
哈姆雷特這一角色是作者人文主義理想的典型形象,以"憂鬱的王子"而名聞於世。劇作通過描寫他與現實之間的不可調和的矛盾,和他在複仇過程中的猶豫徬徨、憂傷苦悶及其慘遭失敗的悲劇結局,深刻地體現出人文主義者要求衝破封建勢力束縛的強烈願望,同時也揭示出英國早期資產階級的局限性。戲中大段強烈自責的獨白,反映了他痛苦、矛盾的心境。表麵上看,他令人惋惜地放過了一次次行動的機會,實際上這正是敵我力量懸殊,人文主義理想難以實現的悲劇性反映。
英國的戲劇故然另世人敬仰,但其小說也不容被忽視。《簡愛》從問世到現在已有一百多年了,雖然它帶有濃厚的自傳氣息,但它卻始終是英國小說中擁有廣大讀者的一部作品,世界上各個國家的一代代青年,很多人都是從拜讀它開始踏入英國乃至世界文學的欣賞園地的。作者夏洛蒂·勃朗特似乎是一位精通讀心術的女巫,在世人麵前豎起了一根昂然矗立的女權圖騰柱。它提升了女性的尊嚴,給予了讀者尤其是女性讀者巨大的精神力量。
《簡愛》這部作品在一開始就被勃朗特奠定了總體的耿直、反抗的基調,叛逆不屈的氣息象開了瓶蓋的啤酒瓶噴出的二氧化碳直撲門麵。幼年的簡在戴著牧師和良母麵具的勃洛克赫斯特和裏德太太麵前像一頭發瘋的小山羊,擺出一副同歸於盡、視死如歸的架試。這時,一個極有骨氣的靈魂便活靈活現的展現在人們麵前。隨著情節的發展,簡愛最終掙脫了魔爪來到洛伍德學校就讀。洛伍德學校就像一顆外表粗糙的珍珠貝孕育了簡愛這顆通體散發著貞潔、清新、正直、聰穎的光暈的珍珠。不幸的童年讓簡拋棄了麻醉劑般的宗教教化,知識和藝術的熏陶,形成了簡自尊自重、不卑不亢的氣質。十八歲的簡,猶如一株並不十分嬌豔、卻散發著淡淡幽遠地芬香的茉莉。
簡離開學校到桑菲爾德任家庭教師時,遇到了羅切斯特先生。簡的正直、善良、純潔、自愛、自尊、自重否定了羅切斯特先生的愛情懷疑論,他象一隻渴望純愛的蛾撲向了簡這個散發著貞潔與清純光輝的燭,簡也將自己置於跟羅切斯特對等的地位,與之比翼雙飛。任何人可以評說簡在桑菲而德裏的家庭教師的地位,但任何人不可能無視簡的存在。在人格與尊嚴這座天平上,她沒讓自己的那一端下傾或上揚,而是永遠保持平衡,不管那一端是羅切斯特先生還是仆人或是上流社會的貴公子與千金小姐。她的這種毫不掩飾自己自尊、倔強、獨立的天性,讓人油然而生對人性的深深敬意。正是這種堅如磐石的自尊與獨立原則讓萬能的愛也變得脆弱起來,她終於在清醒時拒絕了伸手可及的名門望族的社會地位、財富和羅切斯特先生真誠熱烈的愛情。
簡離開了桑菲爾德後幾經輾轉遇到了聖約翰,他是簡的表哥,一個信任並欣賞簡的、有著超人才幹與毅力品質的美男子;一位"牧師法衣下麵,跳動著一顆政治家、軍人、醉心榮譽、渴望成名、貪圖權力的心"的虔誠狂熱、英俊瀟灑的神職人員。麵對聖潔的簡,他毫不猶豫地把自己的愛情之網撒向她。就在簡也變得越來越想討他的歡心時,她的天性開始起來反抗了,簡看透了身邊張口天國閉嘴上帝的聖約翰,實際隻是個專製無情、心裏根本沒有真正的愛情的宗教僵屍,是一個"跟我(簡)同樣有錯誤的人"。為了心靈的自由,為了"各種感情可以在那兒隨意安全滋長"的一隅,簡說:"我不能嫁給你,成為你的一部份。";"我瞧不起你對愛情的看法,瞧不起你奉獻的這種虛假感情,是的,你奉獻它的時候我也瞧不起你。"簡的話讓聖約翰退卻了。最終這個個性之鳥掙脫了羅網勝利地飛向了天空。
在《簡愛》這部作品的序幕、發展、高潮中,各個重點章節的主旨都是通過主人公的反抗、純潔、正直、樸實、自由、堅毅的個性來表現的。勃朗特將女性的這些品性置於至高無上的地位,使它們如同烏雲上方灼灼閃耀的星辰,光輝四溢。不難看出,《簡愛》這部作品正應了法國作家安德烈馬爾候的話語:每位藝術家克服奴性的成就,與藝術戰勝人類命運的成就合而為一,藝術是反命運。
《簡愛》就如一尊雕塑,橫向紋理是勃朗特用她的思想領域中的純潔、進取、自由、正直、反抗所勾勒的;縱向紋理是她以女性特有的細膩筆法與因女性第六感而存在的帶著神秘氣息的浪漫特質的手法精雕細琢的。
勃朗特以一個普通女人身份在她的作品中公開了自己的愛與憎,寫出了"靈魂隻需要靈魂想聽的東西"。她間接地使自己的愛憎以"女權"的形式抬頭,使這本書的真正價值體現於它賦予了女性自由的能力,用尼采的話說,是"成為自己的能力"。它鮮明地描寫了婦女在工作、社會地位乃至婚姻上獨立自主,永不放棄尊嚴的理想。因此勃朗特的勇氣與其作品的思想和政治意義很讓文學評論者讚賞。《簡愛》這部作品反複強調的是"生活的意義",尤其是心靈生存的意誌,即人就是人的自我,他自己有責任去實現自己的命運。
《簡愛》這部傑作在某種意義上說,它是存在主義哲學的文學表現,因為主人公的生命活力與人格結構是在不斷的掙紮、對峙、反抗與自珍自重中不斷強盛豐滿起來的。夏洛蒂·勃朗特不愧被稱作英國女性存在主義文學的先驅。
奇風異俗
傳統的英式早餐有煎培根、香腸和煎土司。這叫做"煎食"。但平時上班,沒時間每天都吃這種豐盛的早餐,所以一般隻在周未享用這種傳統的英式早餐。英國人的午餐通常隻需30到40分鍾,一般吃三明治。通常人們早上在家做好三明治,然後在午餐時間食用,三明治是英國人的便當。同樣受歡迎的午餐還烤馬鈴薯。英國還有吃點心的習慣,一般在早上11點和下午3點,主要是巧克力。英國兒童是世界上吃甜食最甚者,這使得英國牙醫非常忙碌。晚餐是一天中的主餐,且通常有兩道菜:肉(或魚)加蔬菜,之後有甜點(布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