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人體奧秘(3 / 3)

遭受到這種不幸的人絕非盧梭一個。失眠是一種普遍存在的現象。據報道,任何時候美國都有32%的成年人患失眠症,而其中長期的嚴重患者竟高達15%-20%。

一般來說,現已發現的影響睡眠的因素大致可以分成以下四種類型:

(1)生物性因素。專家們認為,人的睡與醒很可能是由兩個不同的大腦係統分別控製的,即喚醒係統和催眠係統。如果人的喚醒係統過分活躍,就會出現失眠。造成喚醒係統過分活躍的原因還沒有徹底查清,但目前已經知道某些疾病,如關節炎、心絞痛、氣喘、腎病、甲狀腺病等,都能破壞催眠係統的作用。

(2)藥物因素。導致失眠的藥物很多,其中包括興奮劑、鎮靜劑、抗抑鬱劑、止痛藥、甲狀腺藥、心髒調節藥等。安眠藥暫時能起到使人入睡的作用,但實際上卻是淺睡,碎睡以及早醒的原因。很多人對此都深有體會;靠服用安眠藥""借來的睡眠"",最終還得在失眠中歸還。

(3)不良環境與睡眠陋習。對於許多人來說,嘈雜的環境和睡眠陋習是失眠的主要原因。人在太吵、太亮、太熱、太冷的臥室裏很難入睡。睡覺前鍛煉過度,肚子太餓或太飽,食用了過多的巧克力、乳製品以及酪氨酸含量高的食品而心髒悸動,都對睡眠不利。

(4)反向心理作用。對失眠的恐懼也可能成為失眠的直接原因。有些人害怕失眠,渴望能睡一個好覺,於是在臨睡前做了大量準備,結果反而促成了過分緊張,釀成了失眠的惡果。

13.針灸治療,妙手回春

我國流傳已久的醫療妙法--針灸,在世界有推廣的價值,為什麼針炙可以治病呢?

按照中醫的看法,認為人身上有一套經絡係統,像河網一樣,把人體的內髒和體表各個組織和器官連起來,並且有輸送氣血和保衛身體的作用,又能使身體各部分的活動協調,適應外界環境。如果某一條經絡因為某種原因不能暢通,或者破壞了聯係和協調功能的時候,就會產生病症。這時候,中醫就會用銀針紮入有關的穴位中,並且燒上艾草,運用針的刺激和艾草的熱力,達到有關的部位和髒位,使經絡暢通,功能恢複。

針灸治病的作用不同於藥物,它不是直接針對病原體,也不是直接作用於發病的器官組織,而是通過針或灸,來調動機體本身固有的調節機能,使失調紊亂的機體功能獲得調整,使它朝著正常的水平轉化,使機體內部各髒器之間,機體和環境之間協調一致或綜合平衡。從而達到治病的目的。

關於針灸治病的機理有很多的說法。從祖國醫學的角度看,針灸所以能治病,是因為它能""調和陰陽""和""扶正祛邪""。

針灸除了能調節身體各係統的功能外,還可消腫止痛,促進新陳代謝,調節內分泌,增強人體的防禦和抗菌能力。

14.有關特異功能的辯論

近年來,世界各地關於特異功能的報道經常充斥於報紙、雜誌和廣播電視等新聞媒體之中。特異功能是怎樣一回事呢?

關於人究竟有沒有特異功能,學術界至今仍有兩派對立的觀點。

一種是否定論,其主要代表是美國的泡爾·克茲。1975年,他與192名科學家,其中19名是諾貝爾獎金獲得者,共同發表聲明說,人不可能具有""超心理現象"",因而,""超心理現象""是偽科學,是騙人的鬼話,應該徹底戳穿。1976年,泡爾·克茲成立了""超自然學說調查委員會"",並自任主席。

在中國,否定派的代表主要是以於光遠為首的一批科學家。他的根據是,奇異心理現象無法用現代科學進行解釋,而且與人們的常識相違背。他曾經親自考察了不少具有特異功能的人,結果發現都是假的。這些所謂具有特異功能的人,其表演不過是在玩把戲或魔術。於光遠稱,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人能成功地在他麵前表現特異功能。

另一種是肯定論,其代表人是美國生物學哲學博士萊恩。萊恩進行了9萬人次的試驗,結果表明,有特異功能的人猜對的得分數比平均機遇高出40%,有的甚至能全部猜對。而概率表明,這種機率僅為十四萬分之一。1934年,萊恩出版了《特殊知覺》一書,公布了他的實驗結果,肯定了超心理現象是確實存在的。在中國,肯定論的代表人物主要是科學家錢學森。他認為,特異功能是存在的,並不神秘,它與現代科學技術最前沿的發展密切相關。據《世界科學》報道,70年代,國外有人讓受試者通過意念作用加快或減慢放射性元素的衰變速度,計數器記錄到了原來不隨溫度、壓力變化的衰變過程出現了變速現象。

15.接二連三打嗬欠

有位小朋友說,每次她疲倦了打嗬欠,都發現其他同學也跟著打。你認為打嗬欠會傳染嗎?

人在工作、學習過程中,能量消耗很大,產生的二氧化碳很多。照理說,也應該吸入較多的氧氣來平衡。可是肺的容量有限,每次呼吸都不能把體內的二氧化碳排幹淨。時間一久,由於體內積存了許多二氧化碳,人就會感覺氣不暢,感到疲勞。這時候就需要作特殊的深呼吸來調節和保護,這就是打嗬欠。

打嗬欠時張口猛吸一口氣,肺就能擴張得比平常大,呼氣時,肺又能盡量收縮,把二氧化碳排出去,這樣體內的氧氣很快就能補足了。

至於說,打嗬欠會傳染,可能是心理因素起了作用。想想看,一些人在一間房間裏工作久了,大家都有點疲倦的感覺,這時候隻要有一個人打嗬欠,其他人很快就會覺得疲勞,這樣互相影響之下,就接二連三地打起嗬欠來了。

16.不宜多吃糖

小朋友都知道吃糖多了對牙沒有好處,為什麼糖吃多了容易蛀牙呢?

牙齒主要的成分是鈣,鈣最怕酸,碰到酸會起變化。而糖是碳水化合物,如果留在牙縫裏,嘴裏的細菌很快就會把它變成乳酸,去侵蝕牙齒。日子一久,牙齒最外麵的琺琅質就會一點一點地破壞掉,這時候,細菌進到牙齒內層的牙本質,很快就會把牙齒弄個洞。隻要牙齒有了洞,食物更容易留在洞裏,細菌也會大量繁殖,然後進到牙髓裏,傷害神經,使你牙疼。

尤其是晚上臨睡前吃糖,危害更大。因為白天吃糖時由於唾液不斷地分泌,可以使牙上的糖份衝淡一些,吃飯時一些蔬菜等粗糙的食物對牙齒也有一定的摩擦作用。但是,晚上就不同了,人睡著的時候,唾液分泌很少,牙齒也不動了,嘴裏的細菌這時候就很活躍,可以肆無忌憚地利用殘留的糖份去損壞你的牙齒。所以晚上吃糖比白天吃糖的危害更大。

不僅是糖份容易蛀牙,任何食物也是一樣。所以我們吃過東西以後,10分鍾以內一定要漱口或刷牙,因為食物留在牙縫10分鍾後,就會開始變酸。尤其要養成臨睡前刷牙的習慣,保護牙齒不受細菌的損害。

17.勤奮出天才

我國少數名牌大學設有少年班,比如安徽合肥的中國科技大學,設少年班已有多年。少年班學員是小學生、初中生的年齡,學的卻是大學的課程。少年大學生的大腦是不是與一般少年不一樣呢?

正常人的大腦構造沒有根本性的差別。就先天條件來說,天資的差異是存在的。但是小孩子智力發展的高低,在家庭,主要靠早期教育;在個人,主要靠早期學習。

人的智力活動是以大腦的發展為基礎的。7歲兒童腦重已達成人腦重的十分之九,5歲以前是智力發展最迅速的時期。如果把一個人長到17歲時候所達到的普通智力水平作為100%的話,那麼,從出生到4歲就能獲得50%的智力,從4歲到8歲又獲得30%的智力,從8歲到17歲隻獲得20%的智力。大凡科學巨人,多數少年早慧。數學大師高斯,7歲能解級數求和難題。諾貝爾獎金獲得者楊振寧,他自己說4歲就已認得3000多個漢字,基本上達到了成人的識字水平。現代航空大師馮·卡曼,8歲能講出""行星運行圖"",17歲解決馬達的""高速顫動""問題。少年早慧,智力過人,這都歸功於早慧科學家兒童和少年時代所得到的優越的早期教育,以及他們自己小時候勤奮的超前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