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中期應作何產科檢查(1 / 2)

孕中期應作何產科檢查

懷孕中期由於胎兒不斷生長發育,孕婦各係統亦會發生很多生理變化,有時超出生理界線成為病態。孕婦需要隨時了解胎兒的發育狀況和自身的健康情況,因此,產科檢查非常必要。產科檢查的目的,就是通過對全身及產科

檢查和必要的保健指導,以預防和及時發現異常情況,並加以處理,使其不致影響孕婦健康和胎兒的正常發育,減少母、兒發病率和死亡率,提高新生兒出生素質。

產科檢查一定要到醫院婦產科圍產保健門診進行。不能到沒有行醫執照,沒有婦產科專業醫生的私人診所去檢查(因為他們缺乏專業知識,而且設備簡陋,無菌觀念差,會誤事的)。產科檢查內容各醫院多少有些差異,但主要內容是相同的。主要包括體格檢查、化驗檢查和B超檢查。如果在妊娠早期沒有進行檢查的話,可以在妊娠中期補查妊娠早期的檢查內容。

一般來說,孕婦應該按時作產前檢查,包括產前初診和定期的產前隨診。檢查時間大致為:孕12周內作一次孕早期檢查;孕13周至27周(即孕4月到孕7月)每月檢查一次;孕28周至36周(孕8月到孕9月)每二周檢查一次,以防高危情況;孕37周至40周(孕10月)每周檢查一次,為分娩做準備;孕40周以上無臨產預兆,每周檢查二次,如有異常情況要根據醫生醫囑作檢查。另外農村孕婦或交通不便確有困難者,在早孕檢查後,應在孕5、6、7、8。9月各月至少進行一次,9個月以後每周一次直至分娩。

1.體格檢查的必要性

(1)一般檢查

觀察發育、營養、精神狀態、步態、身高、心肺情況、乳頭發育等情況,檢查脊柱及下肢有無畸形和水腫,測量體重、血壓。

測量體重觀察妊娠月份與體重增加是否成比例,如果體重增加過快,應注意有無水腫、死胎、糖尿病、羊水過多等異常情況。每次測量體重時應脫去外衣和鞋,並排空膀眈裏的尿液。

測量血壓一般正常人血壓不超過16.0/10.7kPa(1200mmHg人如果懷孕前無高血壓病史,而血壓達到12.3/12.okPa(130/90mmHg)或與基礎血壓比較,收縮壓(高壓)上升4.okPa(30mmHg)以上,舒張壓(低壓)上升超過2.okPa(15mmH)時,說明血壓不正常,有患妊娠高血壓綜合征的可能。

(2)腹部檢查

注意腹部形狀及大小。有無手術疤痕及水腫,測量宮底高度及腹圍,查胎位,測量胎心的位置、節律以及胎心率。

①測量宮底高度妊娠中期手測子宮底高度(橫指)和尺測子宮底高度正常範圍。

胎心在妊娠中期用聽診器在下腹部中間可聽到。正常胎心率140次/分左右,胎心跳動規則,若胎心率大於160次/分或小於120次/分,都表示胎兒在宮內窘迫,應立即側臥,盡快送醫院吸氧,嚴密觀察作進一步檢查。

(3)骨盆測量

骨盆的大小和形態是決定胎兒能否經陰道分娩的重要因素之一。故每位初產婦均應做骨盆測量,經產婦可有選擇地測量,如過去有不良分娩史、剖宮產或胎兒較大者仍需測量骨盆。骨盆測量主要是測量骼上前棘間徑(IS),骼嶺間徑(IC),能恥外徑(EC),坐骨結節間徑汀),後矢狀徑(PSD),恥骨弓角度,既恥內徑(DC),坐骨刺間徑,坐骨切跡,骰骨。骨盆壁、骨盆傾斜度,骨盆深度,菱形窩,手腕圍等。

(4)婦科檢查

觀察外陰發育情況有無異常,陰道、宮頸有無異常,雙合診查盆腔有無包塊。如果妊娠早期進行了檢查,中數可不做此項檢查。

2.實驗室檢查內容

(1)血常規、血型、Rh因子

妊娠期由於血液稀釋,紅細胞計數約為3.6X1012/L,血紅蛋白值約為110g/L,紅細胞比積約為0.31-0.34,如低於以上值則為貧血。白細胞從妊娠2個月開始增加,至妊娠30周達高峰約為10X109-12X109/L,主要為中性粒細胞增多。

如孕婦的血型是O型,丈夫為A型、B型或AB型,則母兒有ABO血型不合的可能;若孕婦為Rh陰性,丈夫為Rh陽性,母兒有Rh血型不合的可能。孕婦血清中的抗體效價即IgG抗A(B)≥31:128,Rh血型效價≥1:32時,則胎、嬰兒可能發生溶血病。ABO血型不合抗體效價1:512以上或外血型不合效價≥1:6464時,揭示病情嚴重。

(2)尿常規

尿中是否有蛋白,如有則要考慮是否患妊娠高血壓綜合征,如同時有各種管型則要考慮是否合並慢性腎炎。妊娠期由於腎小球濾過率增加,而腎小管對葡萄糖再吸收能力不能相應增加,約15%的孕婦飯後可出現尿糖,這是生理性糖尿,須與真性糖尿病區別開來。

(3)白帶常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