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中期特別注意事項
1.惡心、嘔吐
孕中期是全妊娠過程中孕婦比較舒服的階段,大多數孕婦妊娠反應已消失,隻有少數孕婦仍有惡心、嘔吐反應,這是屬於反應較重的孕婦。這類孕婦大多數體內電解質紊亂,需要住院輸液,以免長期嘔吐,引起體液及電解質失衡。
2.頭暈、目眩
孕中期因胎兒相對增大,子宮血循環量增加,母體血液需分流到子宮,所以原來就有低血壓的孕婦到孕中期可能會出現頭暈、目眩、眼前發黑等症狀,主要是由於大腦供血不足引起的。患有這些症狀的孕婦可以多臥床休息,起立或體位變動時應動作盡量緩慢些。
3.皮膚變化
懷孕後一部分孕婦麵部出現黃褐斑,這是由於懷孕後體內雌、孕激素大量增多,促使黑色素增加所致。麵部長斑的孕婦若被太陽光照射,會加速黑色素合成,加重揭斑,所以要盡量避開強烈陽光照射。婦女一般分娩後麵部褐班會變淺或完全消失。在懷孕期間多吃些蔬菜及水果。優質蛋白,保證充分睡眠有利於少生褐斑、雀斑變淺。值得注意的是,孕婦不能用消斑藥物。
4.便秘
由於增大的子宮對胃腸壓迫,懷孕後運動量少,許多孕婦於孕中期即出現便秘。解決辦法主要是多吃含纖維素的食物(芹菜、韭菜等),多吃水果,足夠補充水分,適當增加活動(如散步)。孕婦還要養成定時排便習慣,切勿吃瀉藥及灌腸,便秘嚴重時要在醫生指導下用藥。
5.齲齒、牙痛
孕中期因胎兒吸取了母體的鈣,若母體未及時補鈣和維生素D,就會出現牙齒受損,產生齲齒或牙痛。孕婦要注意補充鈣和維生素D(或魚肝油膠丸)。因牙齒是骨骼的一部分,缺鈣則首當受損。維生素D能幫助鈣吸收入骨,否則吃鈣吸收不好。
6.皮膚粗糙
懷孕後有的孕婦因飲食不佳,攝取維生素A少,容易造成皮膚粗糙。如不及時補充適量的維生素A,還可使孕婦患上夜盲症,甚至使腹中胎兒小頭、小眼畸形。所以孕婦要多吃含有維生素A的食品,如胡蘿卜、肝髒、紅薯、萵苣。卷心菜、西紅柿、菠菜等,也可以吃魚肝油膠丸,早、中、晚各一粒。
7.皮膚瘙癢
少數孕婦感到皮膚發癢,特別是胸。腹和腿部,有可能是孕婦的內分泌改變,皮膚較未孕時敏感,但也不除外孕婦代謝快,表皮脫落,未及時洗澡引起皮膚癌癢,如果是這種情況,就要勤洗澡。如果不是衛生問題,就要到醫院檢查有無糖尿病,有無肝膽疾病引起的黃值,這二種病都可以引起全身皮膚痛癢。
8.抽筋
小腿或腳心抽筋是妊娠中、晚期婦女常見症狀,往往是由於缺鈣所致。所以孕婦應堅持補鈣,攝取含鈣高的食品如海帶、豆製品、麻醬、蝦皮等,也可吃鈣片,為了便於鈣的吸收也要攝入含維生素D多的食品如肝髒、蛋黃,孕婦最好多曬太陽,這樣可通過自身合成維生素D。
9.雙下肢水腫
有的孕婦從妊娠6個月就開始出現足背、踝部水腫,逐漸發展到雙小腿水腫,這是胎兒長大、子宮壓迫盆腔靜脈,致下肢血液回流困難而發生的水腫,要到醫院檢查尿常規看有無尿蛋白,同時測量血壓數次。若尿常規及血壓都正常,水腫屬生理現象,若尿中有蛋白而且血壓也增高,則稱為妊娠高血壓綜合征,發展下去會引起胎盤早剝、肺水腫、凝血功能障礙、腦出血。急性腎功能衰竭,產後出血及產後血循環衰竭等並發症,可致胎兒死亡。
孕中期危險征兆不及時正確處理,可能發展為某些疾病,有些疾病會轉為慢性病,有的會因此終止妊娠,嚴重者危及生命。因此,必須引起高度重視,及時就醫。孕中期的主要危險征兆有陰道出血、腹痛、浮腫、肚子過大。體重增加過快、漏尿樣物、白帶及發熱等。10.陰道出血
孕28周前有流產、葡萄胎、異位妊娠(宮外孕)、陰道與宮頸病變、生殖道創傷等,都可導致陰道出血。
(1)流產
流產可發生在妊娠早、中期,是妊娠中最常見的危險征兆,因此要引起高度重視。陰道出血量視流產類型而異,多數孕婦伴有下腹陣發性墜痛;隨著病情的發展,陰道出血可逐漸增多,同時會出現腹痛次數增加、程度加重腹部感到寒冷、有時感覺不到胎動等症狀。如出血量大。下腹部疼痛頻而重時,不論晝夜應立即送往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