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孩子的責任感可以從讓他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入手。很多媽媽認為孩子會越幫越忙,自己5分鍾能做好的事情,孩子半個小時都做不好,所以不讓孩子做事情。其實你不妨變通一下。如果時間特別緊張的話,可以選擇讓孩子做最簡單的事情,其他的事情你自己做。但是,如果不想要一個沒有責任心的孩子,就千萬不要做一個萬事包辦的媽媽。孩子小的時候,可以讓他把小紙頭遞給爸爸,大一些時讓他收拾自己的玩具。這些都是小事,但對培養孩子責任感起的作用不可忽視。

自信心

通過學習獨立行為,孩子逐漸變得非常有主見,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並且為自己尋找一個合理的理由。一個充滿自信的人通常不需要別人的肯定,對自己所做的事情有充分的理由。

同樣,讓孩子建立自信心最好的途徑就是讓他獨立完成適合其年齡特點的一些事情。1歲左右的孩子,讓他自己學習用勺子吃飯,再大一點讓他自己穿鞋子。注意剛開始盡量讓他做簡單的事情,孩子做不好太複雜的事情,連續的挫折會打擊孩子的自信。讓孩子練習自己穿鞋子時,給他穿帶粘貼扣的鞋子,因為係帶子太複雜了,他可能掌握不了。到了合適的年齡,試著讓孩子為自己的事情做決定。比如說吃冰淇淋,你可以讓他自己選擇是吃巧克力口味的還是吃草莓口味的,讓他從小事開始為自己作主。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父母要不斷調整自己的心態和行為,不要讓自己成為孩子成長的障礙。孩子小時非常依賴父母,等他逐漸長大,父母要一步步放開約束,讓他為自己作主。要允許孩子犯錯誤。如果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沒有犯錯誤,那說明父母管得太死,他根本沒有嚐試的機會。所以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父母要像放風箏一樣,逐漸放鬆手中的線,給孩子一片自由的天空。

知覺他人的感受

知覺他人的感受是建立良好社交關係的基礎。擁有成功人際關係的關鍵是了解他人的感受,然後做出適當的回應。3歲以前的孩子不會顧及他人的感受,他們隻能從自身出發感受世界。如,一個2歲的男孩打了同伴的頭,你不應該太過於責備他,因為他不知道同伴會感到痛,而這又是因為他自己感受不到被打頭的痛苦,理所當然也不知道別人的感受。

雖然孩子還沒有知覺他人感受的能力,但父母可以幫助他們建立這種感受。就像上麵的那個例子,你可以這樣告訴打人的孩子:“如果他打你的頭,是不是很痛呀?”或者“你忘記了,上次小明打你,很痛,你都哭了”。通過自身的感受來理解他人的感受,這樣比較容易被孩子接受。另外,遇到類似的情況,父母可以重複講述他人的感受給他聽,慢慢地他就會了解別人的感受了。

作為父母,也許你不能給孩子富裕,不能給他英俊和美麗,但是你能給他一個成功的人生。如果你能夠從小事做起,給他信心、耐心、責任感、自信心、知覺他人的感受的品質,那你就給了他一個成功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