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比笑好
一個人在不開心時,得到的勸慰大多是"笑一笑",很少有人會勸其"哭一哭"。哭在人們的腦海中被定格為一種對身體有害的情緒反應,往往被人們將之與不好的事情聯係在一起。其實,哭作為一種常見的情緒反應,對人的心理恰恰起著一種有效的保護作用。
美國生物化學家費雷認為,人在悲傷時不哭有害健康,等於是慢性自殺。他的調查發現,長期不哭的人,患病率比哭的人高一倍。當你的精神蒙受突如其來的打擊時,當你的心情抑鬱不樂時,不妨痛痛快快哭一哭。不要強咽淚水,那樣會加重抑鬱,憋出病來的。因為強烈的負性情緒會造成你心理上的高度緊張,而當這種緊張被你壓抑得得不到釋放時,勢必成為一種積累待發的能量,引起機體植物神經係統功能的紊亂。久而久之,會造成身心健康的損害,促成某些疾病的發生與惡化。而哭泣則能提供一種釋放能量、緩解心理緊張、解除情緒壓力的發泄途徑,從而有效地減免或減少了疾病的發生和發展。
心理學家克皮爾曾經做過一個調查,他選取了137人,將他們分為健康組和患病組。患病組是潰瘍病和結腸炎的患者,這是兩種與精神緊張密切相關的疾病。結果發現,在日常生活種健康組哭的次數會比患病組多,而且哭後自我感覺較之哭前好了許多,減輕了不少的痛苦。進一步的研究發現,人們因情緒壓抑時,會產生某些對人體有害的生物活性物質。而當你哭泣時,這些有害的化學物質便會隨著淚液排出體外,有效地降低了有害物質的濃度,緩解了緊張情緒。有研究表明,人在哭泣後,其情緒強度一般會降低40%。這便解釋了為什麼哭後的感覺會比哭前要好了許多。
哭比笑好,哭是有益健康的。無論何種情感變化引起的哭都是機體自然反應的過程,不必克製,尤其是當你心情抑鬱時,大聲地哭出來,你就會獲得一份好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