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成熟的一種表現。表示我們不怕痛苦,敢於麵對痛苦。”15歲的男孩子劉亮有些得意地告訴記者。他還說,“我討厭看那些少男少女題材的電視劇,那些電視劇裏的同齡人看起來很傻,原因是那些寫劇本的大人根本不了解我們心裏想什麼!”劉亮還說,他很佩服一位身邊的同學。不是佩服他敢於割手腕,而是他劃口子的功夫實在是很高,不深不淺,剛好能出血。“這樣的男生像個男人,很有氣魄。”劉亮說。

心理專家認為,13到15歲的孩子是一弱勢群體,生理、心理的發展還不健全,非常需要得到家庭的關愛、師長的重視、同學的友誼。同時,他們又正處於身心的斷乳期,認為自己已經長大了,有人生觀,可以獨立麵對社會,做自己的主人。如果家長沒有注意到這樣的變化,對待孩子仍采用包辦、幹涉、指責的方式,那麼由此帶來的往往是孩子的膩煩和反抗。他們會認為這是對他人格和自由的打擊,並隨之出現焦慮、急躁的心態,進而就是行為的不能自控。

自殘心理為什麼如此強烈

15歲的小玫為什麼會有那樣強烈的自殘心理?在科技館報告會結束後,記者試圖在和她的交流中揭開這個謎底。但是沒用。這個看起來很聰明的女孩子認為誰都無法解決她的問題,所以不願多講。但是,看著她過早寫進憂鬱的眼睛,記者不由為她感到擔憂。

據了解,在自殘的孩子中,有感情問題,學習壓力;有因父母離異或家庭生活不幸;還有受別人影響覺得好奇等等。在自殘的孩子中,大約有30%的人會有自殺的念頭或者是設想過各種自殺的場景。這些孩子的自殺念頭如果不能及時排遣,最後的極致就是走向真正的死亡。而這樣的事例翻開最近的報紙比比皆是。

少年兒童不知抵抗壓力

據叢中博士介紹,割腕等青少年自殘現象,至少10年前就在美國校園中出現了,並且已經有許多研究人員對其進行研究,不過,它在我國校園中出現的曆史還比較短。心理專家認為,人類自己最大的感受就是競爭越來越激烈,生存壓力逐漸增大。麵對這些壓力,成年人一般能夠采取有效的方法排解或者轉移,但是青少年就很難具備這種能力。

那麼家長該怎麼辦?叢中博士認為,除了要密切觀察孩子們的言行舉止外,還要經常與孩子交流,在家中要提倡家庭民主,相互尊重。並且要還孩子自由的空間,對待孩子早戀等感情問題要采用疏導政策,培養其正確的人生觀,並且創造一些吃苦的機會(比如磨難教育)來使孩子們的個性變得堅強。而一旦發現孩子有自殘傾向,則首先要對他們提出批評,當然還必須對他們進行強製性治療和引導,否則任其發展下去的後果將會更加可怕。

許多父母不知孩子自殘

中央教育心理研究所李教授表示,自殘有一個根本症結,就在於一些青少年沒有一個健康良好的抵禦壓力的方式。解決這個問題,學校和家庭有著義不容辭的責任。他呼籲說,“我很奇怪,為什麼許多做父母的都不知道孩子的手臂上有血道兒,怎麼能這麼不關心他們呢!如果社會各界都能把這個問題重視起來,我想中學生們是不會再拿起那本應是裁紙的刻刀來進行自殘了!”

剃光頭、拔眉毛可能是危險信號

根據美國心理專家的研究,青少年自殘之前一般都有征兆。首先這些孩子在自殘之前會有很長一段時期的妄想期,他們會幻想各種減輕痛苦的方式;其次注意力會變得很差,上課或者在家寫作業經常會走神,有時候家長或者老師叫好幾次名字都聽不見;如果有這些現象的孩子沒有得到有效的引導和排解,孩子就會進入急性發作階段。這時候孩子的身體外形會發生莫名其妙的變化,如剃光頭及拔除眉毛、睫毛等,這種時候就需要身邊的親人加強監控,因為下一步很可能就會發生自殘現象。自殘行為包括切割、致殘、破壞或改變身體一部分,可能導致永久傷殘。嚴重自殘症則會包括挖出眼球、填塞耳道、切除外耳、自焚等。這時候臨床上難於預測,也無有效治療,而且很難以防止其複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