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一次考驗,又是一個貢獻(1 / 2)

是一次考驗,又是一個貢獻

公元1869年,化學上出現了粗具規模的元素周期表之後,新的化學元素,仍在相繼出現。它們在周期表中找到適當的位置,多數是順理成章十分自然的事。因為在周期表中,早已有了跟新元素性質相似的元素,在那裏等著它們了。人們隻要按照新元素的原子量性質,對比一下,就能把它跟已知的同類放到一起。但是,稀有氣體元素的發現,給元素周期表帶來了一個新的問題,這就是它們在元素周期表中,應該放在什麼位置上?這對周期表是一次考驗。

1868年,有一次發生日全蝕,法國的科學家詹森和英國的科學家洛克耶,分別在兩個可以看到日蝕的地方,同時用分光鏡觀察日光,都發現了在日光的光譜中,有一種特殊的線條,是地球上已知元素的光譜所沒有的。科學家們認為,這是一種新元素,這就是二十八年後,人們才從地球上找到了,後來又從空氣中分離出來的稀有氣體元素氦。但當時發現的是太陽裏的氦,它的原子量是多少,化學性質是怎樣的,那隻有天知道。至於它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問題,更是無法考慮的一個懸案。當時,門捷列夫等人,知道有這一特殊的“太陽元素”,也都置之不理,沒有把它編入初期形成的元素周期表中。

1894年,英國化學家瑞利和萊姆塞共同研究,從空氣中得到氬氣(其實是幾種稀有氣體元素的混和物,它含氬氣99%以上),後來又從一種鈾礦中得到氦氣。他們有了兩種稀有氣體元素可供實驗,思路也因此而打開了。特別是萊姆塞分別測定了氦和氬的原子量是4.2和39.9之後,他馬上想到了元素周期表,並替它們找到位置。萊姆塞把氦放在氫和鋰之間,把氬放在氯和鉀之間。萊姆塞這樣做,就要在周期表中增加一個新豎行,這豎行就意味著原有的幾個元素族之外,又要增加一個新元素族。

在元素周期表中,當時的每個元素族中,都有好幾種性質相似,或化合價相同的元素。那麼這個新增加的元素族中,除了氦跟氬以外,肯定還有其它的稀有氣體元素。萊姆塞深知此理,並且在氟和鈉之間,溴和銣之間及碘和銫之間打下了三個問號,而且把它們的原子量可能是20、82和129寫在各個問號的後邊。

萊姆塞向自己提出了問題,他又是怎樣去解決這個問題的呢?

開始時,萊姆塞和他的助手,找來了各種稀奇古怪的礦物,想從中找出除了氦以外的其它未知稀有氣體元素,結果都告失敗。他們又取來多處的礦泉水,和宇宙太空落下的隕石來實驗,還是一點所想得到的氣體都沒有。後來他們想到,這些稀有的氣體,也可能在空氣裏。

當初,萊姆塞是用化學方法,把空氣中氧氣、氮氣、二氧化碳等氣體,跟別的物質發生反應而除掉後,得到剩下的氣體叫氬氣。而現在,這種氬氣是多種具有隋性的氣體混和物的話,再用化學方法就行不通了。他們想到,要精細的分離這些氣體,隻能用分餾的物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