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鋼鐵之精的鋼精
不知是什麼原因,我國民間把金屬鋁叫鋼精,如鋁製的燒水壺叫“鋼精壺”,北方更有叫“鋼宗壺”的。其實這時做壺的鋁材中,並不含有鐵,也不能含鐵。而鋁本身絕不是鋼的精華,也不是和鐵同宗同族。說它是鋼精,隻有一點說對了,這就是鋁可在廣闊的範圍內代替鋼鐵,如過去的開水壺,蒸飯鍋、炒菜勺是用鐵做的,現在有的改用鋁(目前又講究用不鏽鋼,這有另外的原因,我們下麵再談)。鋁還可以代替銅來做電線中的導體。鋁合金用於壓成飲料罐,裝飾板,用於造飛機和各種儀器的零部件等等。就此而言,說鋁隻是鋼之精還是不夠的,作為金屬中的後起之秀,鋁至今仍在展示金屬用途的舞台上,風姿翩翩、年華正茂。
鋁的密度小,是鐵的34%,是銅的31%,是銀的26%。相同麵積,相同厚度的板材,鋁比鐵的要輕得多。相同長度,相同質量的導線,鋁比銅的能負載更大的電流。在幹燥的空氣中,鋁能保持金屬光澤,而鐵很快會生鏽,銅放久表麵上也會變黑,甚至長上銅綠。玻璃鏡子的背麵有用化學方法沉積了的一層銀(不是水銀),現在可用物理方法的真空鍍,鍍上一層鋁,從正麵看,和銀毫無區別。用鋁箔和塑料一起壓成的膜,順光看,有銀白色的反光,逆光看是綠色半透亮,這種膜裏的一層鋁,厚度隻有幾個鋁原子,卻有較好的遮光性,用這種鋁層在外或夾在塑膜中間的膜,壓合成食品包裝袋,可以延長食品的保存期和防止氣味逸散。鋁的表麵,還可以用化學方法染上各種顏色,這比使用塗料要輕便得多,人家喜慶日子,向空中撒揚的花紙屑,就是染色的加塑鋁箔膜,它在光照中,彩色和銀光共閃,歡樂和熱鬧共熔,真無其它形色可比。在金屬中,隻有金粉和鋁粉能保持金黃和銀白光澤,而且經久不變。油漆中的填料“銀粉”,其實就是鋁粉,精致印刷品上的“燙金”,也是染了黃色的鋁粉或鋁箔。這時的鋁表現了如銀似金的高貴品格,卻沒有讓人花費過多的代價。
金屬鋁有如上所說的品格,這都是自從有了大規模生產鋁的方法之後,才逐漸被人發現並能一一加以利用。對千百年祖祖輩輩隻知使用銅、鐵、錫、鉛而延續下來的人來說,把鋁看成一種什麼“精”,是不應該責怪的。
鋁的化合物和金屬鋁不同,早就被人類所利用了。古人最早的化學製品陶器,就是氧化鋁(粘土)做原料燒結成的,後來的瓷器也是同出一宗,隻是用料更純,做法更講究罷了。我國煉丹製藥開始就使用的明礬(又叫白礬),是含鋁的硫酸鹽。明礬熔炒變成的粉末(隻是失去結晶水)和滑石粉混在一起,用於皮膚去濕,可防止發炎、長痱子起濕疹,是我國舊時民間常用的浴後撲粉。在渾濁的水中,加少量明礬,用力攪動後,靜止下來,水很快就會變得透徹澄清,我國長江、黃河岸邊的人家,都會這樣處理飲用水,水廠也曾用它做淨水劑,但現在都改用鐵的氯化物。明礬或硫酸鋁,還是印染工藝中常用的媒染劑,它加到色染漿中或先浸潤一下紡織品,就能使染料著色更堅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