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造性的塗鴉(1 / 3)

創造性的塗鴉

很少有學生在如何記筆記方麵較早地就接受過係統指導。有些學生通過自己努力培養起了一種正確有效的方法;而大多數人並不那麼幸運。結果他們記筆記的情況就陷入下麵兩種都不能令人滿意的可能性中:“不情願”或是“迷信”。看看你是否屬於下麵這兩種情況。

1不仍願記筆記的學生

這類學生視記筆記為痛苦。除了認為約翰遜博士將記筆記視為“需要”還太過寬容以外,他們十分讚同博士的話。雖然如此,最終他們還是努力地去記筆記。但他們既不感興趣也不覺得這種總是也隻能是機械重複的事有什麼價值或能帶來什麼刺激。他們記筆記的方法和格式與老師聽寫的“課堂筆記”沒什麼兩樣:中間仔細、清楚地空開,書寫規範,費時但是毫無樂趣。

2迷信記筆記的學生

對這類學生而言,記筆記是靈丹妙藥。他們確信他們所要做的就是把所有東西都寫下來,這樣用簡單的筆記法就能將知識固定下來。他們的迷信還表現在對書本與教師所說每一個字的盲目信奉態度上,覺得這些話是學校裏的聖餐,隻要擁有它就可以高枕無憂了。

這種盲目的熱情常常會自動消失。一名“正常”學生在閱讀時看到一則笑話就會大笑;而一個迷信記筆記的學生就會在書的空白處寫上“幽默”二字。事實上,下麵這個真實事例可以證明這種嚴肅的狂熱會達到何等瘋狂的地步:

“今天早上我走進六年級的教室說‘你們好’時,有三個學生對我嗤之以鼻,四個學生回答我說‘你好’,其他五個學生則把我的話記下來以防漏掉了什麼。”

這麼說無疑有點誇張,但大多數學生以及幾乎所有教師都會認識到其中所包含的基本真實性。

這兩種類型的學生都幾乎浪費了所有記筆記的時間。一種是被迫去記,因而幾乎毫無用處;另一種不加鑒別,記得太多,最終充其量不過是有關書本或課文知識的未經消化、雜亂無章的一份記錄而已。這兩種方法都不能奏效是因為他們沒有考慮到為什麼要記筆記這樣一個重大問題。

關於記筆記首先要弄清楚一點:所有未經理解的筆記都是垃圾。除非你對所學內容有一個恰如其分的理解,否則你怎麼可能記下明白、有用的筆記呢(這裏說的“明白”指的是當你在一段時間後回過頭去看時仍能看懂)?但學生們常常一而再、再而三地在講座、上課或電視節目剛開始時——遠在講到正題之前——就將筆記記得一團糟了。

這種狂亂的做法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理解的。一個人僅憑聽覺器官的刺激記憶力往往十分有限,尤其是在聽像講座這樣經過壓縮的東西時。我們常常十分渴望能在一個看法、事實或論題消失之前“捕捉”到它。但即便如此,邊聽課邊記筆記仍是明智得多的方法。用這種方法你就能“進入”主題,並在真正開始記筆記時感覺會好得多。講座、講課、節目,十分蹩腳的除外,都會以一種互相補充的方式“滑入”正題,也就是說開篇時談一下要點,以後具體談到時再重申一遍。因此你一開始隻要先領會一下要點,後來碰到時再記也不遲。

接下來的一點尤為重要,那就是:筆記是替你而不是他人服務的。它是供你個人使用的記錄提示與助手,而不是任何一種公開性文件。在這裏之所以強調這一點是因為很多學生在記筆記時總是認為他們的筆記要記得像要給老師去打分一樣。這樣的想法是十分荒唐的。你自己的筆記無論如何也不能和老師聽寫的課堂筆記混為一談。你的筆記是你思考過程的一部分,它是寫文章的材料準備或是你閱讀研究的一份記錄提示。筆記僅僅是你個人而不是他人的事。當你記筆記時,不應顧慮任何其他人。課堂筆記當然十分有用,但它與你自己的筆記應是截然不同的。經年累月的學習與教學,結果使得課堂筆記變得像你所學的課本一樣正式,並成為課程材料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然而在記屬於你自己的筆記時,你的創造性應當受到充分鼓勵。

在學校裏我們常常可以看到,每到考試臨頭總有一些學生忙著借筆記、抄筆記或複印筆記。這些學生往往平時沒有好好聽講,但又擔心考得太差。我們知道這樣的學生即使他將筆記全背下來也是不一定能考出很好成績的,因為他不可能完全理解筆記內容,況且有時因為各人記筆的方式有所不同,要真正看懂別人的筆記也並不是件容易的事呢。

像其他任何學習方法一樣,記筆記是件個人的事情,唯一的標準就是這種方法對你來說是否有助於成功。記筆記沒有什麼“標準化”方法可言。

因此就以任何你喜歡的方式記筆記吧。如果你覺得用圓珠筆一行紅一行藍地記筆記有用的話,那就這樣做吧;如果你喜歡把筆記記成交織狀或是其他有趣的樣式,這樣做吧;如果用一種你能輕而易舉辨認的密碼來記筆記能使你開心並有所幫助的話,那也行呀。你越是把記筆記當作一種自然愉快的活動,筆記就越能幫助你的學習。如果你能像接電話或聽課時塗鴉那樣把記筆記看作一項不需思索、“不像工作”的事情,你很快就會發現在輕鬆、沒有“工作”負擔的情況下你也能不知不覺增長知識與技能。

為了幫助那些除正式的“公共”筆記外,仍不清楚該用什麼可行方法記筆記的人,特別是為幫助“不情願”或“迷信”類的學生,下麵提供一些具體的技巧以供參考。

1.找關鍵詞法

(1)關鍵詞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