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管道輸送易燃液體為什麼會突然起火
有個單位用管道輸送汽油,當汽油剛流出管口時就突然起火。這是什麼原因呢?經查證,原來是靜電在搗鬼。
汽油、苯、石油醚等易燃液體,電阻率都比較高,在管道內流動時,液體與管壁摩擦,很容易產生和積聚靜電。管壁越粗糙,流速越快,產生的靜電也越多,當液體離開管口時,就會放電產生電火花,引起易燃液體的蒸氣著火燃燒。
為了防止產生和積聚高電位靜電,主要應控製流速,苯的流速宜控製在2.5米/秒以下,汽油、煤油等流速宜控製在3~4米/秒;混有空氣和水的油品流速還應降低。管徑越粗,流速應更慢些,例如管徑為60厘米時,輸送油品的流速就不宜超過1米/秒。其次要注意接地,把靜電導入大地。不僅兩端的容器(包括槽車、貯罐、油桶等)都應有良好的接地,且當管道中間有法蘭連接時,因法蘭間的密封襯墊材料的電阻率也較大,還應在兩法蘭間加金屬連接線;長距離輸送時,則每隔200~300米應再加良好的接地線。
如用塑料管道輸送易燃液體,由於塑料本身的電阻率高,更容易產生和積聚靜電。據試驗:用內徑32毫米的聚丙稀塑料管輸送甲苯,當流速在0.5米/秒時,在管長3米處測得靜電壓為3000伏,在10米處測得靜電壓為8000伏。這樣高的靜電壓是極易產生電火花的。所以,一般不宜用塑料管道長距離輸送易燃液體;而在短距離輸送時,流速還要更慢一些,在輸入和輸出的容器之間要用導線連接後再接地;在塑料管內或管外,則應采用密繞銅線接地,接地電阻不得大於100歐。
向容器內灌裝易燃液體時,要把管子插入容器的底部,以減少對液麵的衝擊,這樣做也可減少靜電的產生。
有時,向易燃液體內摻入一些導電物質,提高其導電率,對防止靜電也有一定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