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寵術
作為一個官僚,如果想向上爬,特別是要想成為朝廷大臣,就一定要取得上級官吏的喜愛和信任,甚至是皇帝的喜愛和信任。
那麼,奸臣們取寵的慣用手段是什麼呢?
其一,偽裝謙恭,事事順從。
盧杞是唐德宗時期的一個奸臣,但德宗並不以為他奸,對他極喜歡、信任。原因是什麼呢?就是盧杞對德宗謙恭、事事順從。而與盧杞同時的另一個大臣楊炎,是一個忠直賢臣,但德宗卻不喜歡他,原因是楊炎好與德宗辯論,在德宗麵前常常“氣色粗傲”。
德宗一次與宰相李泌評論大臣時就談到他對盧杞、楊炎的看法。德宗說:
“盧杞忠清強介,人言杞奸邪,朕殊不覺其然。”
李泌回答:“人言杞奸邪而陛下獨不覺其奸邪,此乃杞之所以為奸邪也。如果皇上察覺其奸,怎會有建中之亂呢?杞以私仇殺楊炎,排擠顏真卿,激化李懷光,這都是杞為奸的表現。”
德宗不以為然,解釋說:“楊炎把我看作小孩,他奏事,答應則喜,不答應就發脾氣,所以我不滿意他,並非是杞的緣故。建中之亂那是天命,並非杞之過。”
李泌反駁說:“天命,其他人可以說,隻有皇帝不能這麼說,因君權天授啊。”
德宗又說:“我喜歡與人辯論事理,崔佑甫有時應對失次,但我常維護他;楊炎論事有理,然令色粗傲,常發脾氣,無君臣之禮,令人受不了;盧杞小心,朕所言無不從,又無學,不能與朕往複,故朕所常懷不盡啊。”
李泌問道:“盧杞言無不從,難道是忠臣所為嗎?”
這段對話,從皇帝的自身說法證明,皇帝喜歡無知、謙恭,言無不從的大臣,這種大臣極易討得皇帝的歡心。而像楊炎這樣的,知識淵博,善於思考,敢於在皇帝麵前大膽陳述自己的看法,甚至據理力爭的大臣,皇帝則不喜歡。
其二,殷勤侍候。
有些大臣是通過殷勤侍候取得君主們的信任的。春秋時期齊國的奸臣豎刁、易牙即是如此。
豎刁是個很有心計的大臣。他處處留心齊國國王齊桓公的生活習慣和各種嗜好,事事投其所欲,迎其所歡,滿足其所好。由此使桓公感到對豎牙的使用得心應手,稱心如意,逐漸使桓公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時時刻刻都離不開他。
易牙則善烹飪。他常做各種美味的菜肴食品給齊桓公吃。一天,齊桓公跟易牙開了一個玩笑,說:“寡人對人間的鳥、獸、蟲、魚都食過了,唯獨沒有食過人肉,不知人肉的滋味怎樣?”
此話本來是齊桓公隨便說的一句開玩笑的話,但易牙聽後卻記在了心裏。從此便開始思索做出一頓美味的人肉來獻給桓公。經過幾番思索,他把主意打在了親生兒子身上,他想,把兒子殺了,用兒子的肉做成美味的食品獻給桓公,一定會博得桓公的歡心的。
一天午飯時間,易牙給齊桓公端來了一盤蒸肉。齊桓公看到肉很鮮嫩,以為是乳羊肉。等嚐了一口後發現比乳羊肉更為鮮美。很快,齊桓公就把這盤肉吃了下去。吃完後,桓公讚不絕口,問易牙:“這是什麼肉?”
使桓公沒有料到的是,易牙竟回答說:“這是人肉”。
桓公大吃一驚,忙問:“哪裏來的人肉?”
易牙說:“古人雲,‘忠君的人,不顧其家’。微臣聽主公說,鳥、獸、蟲、魚都吃過了,就是沒吃過人肉,不知人肉是啥滋味。於是,微臣就殺了三歲的長子,做了讓主公品嚐。”
齊桓公聽了,心裏很不是滋味,忙揮揮手讓易牙退了出來。但是等易牙走後,桓公想,易牙把自己的親生兒子殺了,做成佳肴給我吃,這說明他愛戴我甚過疼其子。這樣的大臣無疑是忠臣了。以後,齊桓公就百般寵信易牙。
其三,貢獻美女。
有些奸臣是通過向帝王進獻美女而獲得寵信的。齊桓公手下有一個大臣叫開方。開方知道桓公是個好色之徒,就對桓公說衛國衛懿公的小女兒如何如何貌美,說得齊桓公心裏直發癢,便想把這個小女子娶回來做自己的妾。於是,他便派開方出使衛國。衛懿公並不想把自己的掌上明珠送給一個幹癟的老頭子,但是又懾於齊國的強大,便隻好忍痛割愛。當開方將如花似月的衛公主帶回齊國時,齊桓公看了心裏樂開了花。齊桓公把衛公主稱為衛姬。後來,桓公聽開方說衛姬還有一個妹妹,也是一個有著傾國傾城美貌的女子,於是又把衛姬的妹妹也娶了過來。桓公稱這個女子為少衛姬,改稱她的姐姐為長衛姬。由於開方幫助桓公得到了這麼兩個美人,因而對開方感激不盡,從此,開方成了桓公的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