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它陰謀手段
以上介紹的這十種隻是奸佞小人們常常采取的比較重要的一些陰謀手段和伎倆,而實際上他們采取的陰謀手段和鬼蜮伎倆遠不隻這十種。
石顯是漢元帝時期的一個大臣。漢元帝很信任他。這個人權欲極強,心狠手毒,陷害排擠了不少賢能的大臣。許多人都對他不滿,經常有人上奏揭發他、彈劾他。石顯認為,長此下去,漢元帝所聽反對他的意見多了,就會相信,自己就會失寵。於是,他想了一個計策。一天,石顯要出宮去辦事,出發前,他對漢元帝說:“如果辦完事,時間太晚,宮門關閉以後,請允許我奉詔令命守吏開宮門放行。”漢元帝答應了。這天,石顯辦完事後才中午時分,但他沒有馬上回宮,而是一直等到深夜才回宮。來到宮門口時,宮門果然早已關了。石顯就聲稱奉有詔令,讓守門官打開宮門,他走了進去。就象石顯早已意料到的那樣,第二天即有人向皇帝上書,說石顯在沒有請示皇帝之前,假稱奉詔,夜開宮門。皇帝看了以後,笑了。他把這封上書拿給石顯看。石顯借機哭訴:
“陛下過於偏愛小臣,以國事相托,群臣沒有不嫉妒我的。想要陷害我的那些人無端地指控我,這也不止一次兩次了。這隻有明察秋毫的皇上才能知曉。愚臣身份卑賤,確實無法以一身而使大家都稱心滿意,隻好承受天下人的怨恨。為臣我情願歸還中書令的機要職位,而接受後宮灑掃庭除的勞役,這樣,我就是死了也沒有什麼可遺憾的。希望陛下憐憫小臣,裁斷取用,以保全小臣的性命。”
單從這件事來看,大臣們對他的彈劾顯然是錯的。因為石顯深夜進宮確實得到了皇帝的批準,是奉詔進宮,不是“假稱詔令”。所以,這件事之後,其它大臣再上書彈劾石顯,漢元帝就一概不相信了。石顯通過玩弄陰謀手段實現了自己的目的。
石顯所采用的這一手段我們姑且稱之為欺詐術。
石顯是很善於玩弄欺詐術的。當石顯害死了他的政敵、德高望重的忠臣蕭望之後,人們紛紛譴責他。於是,他又玩弄欺詐術。當時,有一位諫大夫叫貢禹,為人正直,敢於犯顏直諫,從不阿諛權貴,具有極高的聲望。石顯派人前去向貢禹表示敬意,並把他推薦給皇帝,使皇帝重用了他。這樣,人們又開始這樣議論了,說:“你看,石顯這樣重用貢禹,絕不會嫉賢妒能陷害蕭望之的,蕭望之不是石顯害死的。”
《戰國策》上記載了這樣一件事:建信君和葺都是趙王寵信的大臣。一有人對建信君說:“您奉事趙王靠的是姿色,葺奉事趙王靠的是知識。姿色到年老時就衰退了,而知識到年老時反而增多,以日漸衰敗醜陋的姿色和逐日增多的知識競爭,您必然會處於困境。”
建信君問:“那我怎麼辦呢?”
那人說:“和駿馬一起奔跑的人,跑不過五裏路就會疲倦;如果騎著駿馬奔跑,不但不累而且跑得遠。……您應該讓葺多管些事,讓他對內負責處理國家政事,對外負責刺探各諸侯國的消息。辦事越多,出的差錯也就越多,屆時,你就挑他的毛病,在趙王麵前狠狠地責備他。這樣,他就必敗無疑了。”
建信君接受了那人的建議,向趙王建議委葺以重任。葺承擔了繁重的工作,經常早起晚睡,有時忙得飯都顧不上吃,這樣,有些小的地方就往往考慮欠周。而建信君整天無所事事,他休息得好,吃得好,整天隻幹一件事,就是找葺的毛病,然後在趙王麵前詆毀他。這樣,趙王對葺便越來越不滿,後來竟要治葺的罪。於是,葺便狠狽逃走了。
這裏,建信君所采用的這種卑鄙手段又是一種什麼手段呢?幹工作的人就極有可能犯錯誤,而不幹工作的人則絕對不會犯錯誤。建信君采用的這一手段的理論根據就是如此,因此,我們暫且稱此種伎倆為“不幹術”。
此外,明朝奸相溫體仁曾創造了“軟刀子殺人術”。當溫體仁要提拔一個人時,自己並不直接向皇帝提出來,而是先讓自己的親信向朝廷推薦,當皇帝征求閣臣們的意見時,自己再加以吹捧,這樣,好象即將提拔的這個人與自己沒有一點關係似的。當他要打擊、排擠一個人時,也是先讓自己的同夥提出彈劾,當皇帝找閣臣們商討此事時,他便說上一些聽起來很寬容,同時又讓皇帝忌恨、發怒的話,結果,皇帝就必然要治這個人的罪。
實際上,曆史、政治、宦海、人物等等這些都是極其複雜的,事物總是千變萬化,所以,奸臣們所采用的陰謀手段和鬼蜮伎倆也千奇百樣,根本無法加以全麵的揭露和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