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奸臣被送上斷頭台
奸臣們中的絕大部爭最終都一一走上了斷頭台,受到了應有的懲罰。
童貫執掌宋朝兵權長達20年之久,很受宋徽宗寵信,權力極大,煊赫一時,幹了許多壞事。宋欽宗即位後,人們紛紛彈劾童貫。宋欽宗為了穩固皇位,籠絡人心,隻好對童貫加以處分。靖康元年2月,宋欽宗貶童貫為左衛上將軍,旋即又貶為昭代軍副節度使,流放到英州(在今廣東)。當童貫離京赴英州後,欽宗又下詔,命令監察禦史張沿流放路線去追趕童貫,將他就地正法。
張知道童貫詭計多端,怕他不肯伏法,便派一個下屬先行一步,穩住童貫。那個小官吏在南雄州趕上童貫,拜見道:“有聖旨將到,賜給你茶藥,還要召您回京,任命您為河北宣撫使。我特地先趕來向您祝賀,明天中午就到。”
童貫又得意起來,撚著下巴上僅有的十幾根胡須,說:“看來,少了我還不行。”隨即停下來整理行裝,等候中使。
第二天中午,禦史張果然趕到。童貫急忙出來迎接。張馬上宣讀了詔書。詔書曆數童貫十大罪狀,在快要念完時,昨天先趕來的那個小官吏從外邊快步馳入,拔出刀來,割下了童貫的首級,用“黑漆木匣盛貯及用水銀生油養浸回護”,帶到東京,掛到大街上示眾。
與童貫一樣,南宋王朝最後一個奸相賈似道也是在流放的路上被結束其生命的。
在南宋末年,魯港大潰之後,南宋朝內掀起一股反賈似道的浪潮。人們紛紛上書要求斬賈似道,朝廷無奈,將賈似道流放循州(今廣東龍川縣)。
朝廷不想殺賈似道,但許多正直的官吏卻決心除掉這個惡人。福王趙與芮等人決定物色能殺賈似道的人充當押解人員。武生鄭虎臣登科後,為賈似道所厭惡,誣以莫須有之罪流放僻遠之地,後遇赦放還。這時正任縣尉,為了替天下人除奸,也為了報自己受誣之仇,欣然請行願往。隨即被批準。
在鄭虎臣押著賈似道起程時,竟然還有數十個妻妾準備陪同賈似道上路,鄭虎臣怒斥說:罪人還怎敢如此荒淫無恥。即行盡皆遣散,並沒收其所有財物。
一路上,鄭虎臣對賈似道很不客氣。在起程時,賈似道乘坐的轎子是有頂的,在途中,頂子就被鄭虎臣給掀掉了。
對於賈似道的衣食,鄭虎臣也盡量減抑。
鄭虎臣還多次奚落、刁難賈似道。
鄭虎臣還多次暗示賈似道自殺,可賈似道賊心不死,就是不肯死。賈似道有這樣的想法也是有根據的。皇帝並不想殺他,流放他也是出於無奈,而且,召他回朝的專使此時此刻也正馬不停蹄地沿著流放路線飛馳而來。
對於皇帝召賈似道重新回朝的事,鄭虎臣一點不知,但他並不想把賈似道平平安安地送到流放地去。當他們行至漳州木棉庵時,一次賈似道去上廁所,被鄭虎臣乘其不備用木棍劈頭蓋腦打下,即刻便死去。
賈似道剛死,召賈似道回朝的專使也就趕來了。
假如鄭虎臣再晚半天動手,賈似道這個奸臣的命就保住了。想來實在令人感慨萬千。
童貫和賈似道都是在流放途中被公開正法的。唐代奸宦魚朝恩不同於前兩位,他是在宮廷內秘密處死的。
魚朝恩是唐代宗時的一個宦官。他長期為代宗所寵信,長期專擅朝政。但是,他的過分專橫弄權,終於導致了代宗內心的不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