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在樂隊中加入了發噪音的樂器(1 / 1)

為什麼在樂隊中加入了發噪音的樂器

從物理學的角度看,樂音是與噪音相對的一個概念。當物體有規律地振動時,發出的音有一定的高度,稱為“樂音”;如果物體振動毫無規律,發出的音沒有一定的高度,稱為“噪音”。

有的同學以為音樂中隻使用樂音,不用噪音,其實,這是一種誤解。當然,音樂中主要使用樂音,但這並不排斥部分噪音的運用。音樂中出現的噪音有一個主要的特點:這種噪音雖然音高不明確,但有獨特的音色,被稱為“樂音性噪音”。

樂音性噪音主要指部分不定音的樂器(主要是打擊樂器)發出的音響。如中國的傳統打擊樂器——鑼、鼓、鈸、木魚、梆子等,經常出現在民族器樂曲中。外國常用的打擊樂器——軍鼓、三角鐵、響木等,經常出現在西方大型器樂曲中。在不同調的樂曲中,這些樂器既不必調換,也不需要為適應新的調而改變演奏方法。如果你聽過這些樂曲,對打擊樂器的表現力肯定有深刻的印象。在西洋管弦樂隊的噪音樂器中,有一件不但是中國式的,而且是隻有中國才能製好的樂器,那就是中國鑼。大鑼豐富的噪音在音樂中自有獨特的功能,柴科夫斯基在他的《悲愴交響曲》中表達難以言傳的感受時,恰到好處地使用了大鑼。國外著名交響樂團都希望能得到一麵中國生產的大鑼,並視為珍寶。

音樂中使用的噪音,其目的主要是渲染情緒或造成單元對比。在這個問題上,應該記住兩點:第一,音樂中主要使用樂音,便噪音的運用也不容忽視;第二,對噪音的運用是有目的和限度的,過多使用噪音會嚴重地刺激聽眾的神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