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用真嗓子唱不高
每一個人都有真嗓子和假嗓子。隨著年齡的增長,這兩種嗓子越來越有明顯的差別。真嗓子發出的聲音結實、有力;沒有訓練過的假嗓子,發出聲音來虛弱、纖細。真嗓子聲音較低,假嗓子聲音較高。
真假嗓子是隨著人的生長發育,逐漸形成的。沒有生長發育健全的嬰兒隻有奶聲。10歲以前為童聲,男女沒有明明業的差別。小學生低年級大部分為童聲,初期音域大約是1~i,能唱八九度音。小學高年級和初中一年級同學大部分為童聲二期階段音域大約是1~3·或7·~2·。這個時期的男女童聲,音區和音色有了分化,男音聲較明顯,童高音清亮有力,童低音豐滿渾厚一些;女童聲變化不大。童聲階段,聲音自然、純美又明亮。十二三歲以後進入變聲期,童聲逐漸消失。因為人體生長發育了,喉頭逐漸長大增寬,聲帶增長增厚,聲音上就會有明顯的變化。變聲後的男孩喉頭比原來大1倍,女孩比原來大1/3倍。聲帶加長,男孩加長6~10毫米,女孩加長2~4毫米。男聲的音調比童聲期約低八度,女聲音調低三度。隨著童聲變聲階段的結束,直到成人聲音階段,逐漸形成了明顯的真假嗓子。真嗓子發中音低音,假嗓子發出高音。
生活當中,大多數人講話用真嗓子。學唱歌最初也總是從中間開始向高音、低音兩方麵擴展,也就是說在講話的聲音基礎上唱歌。沒有受過專業聲音訓練的人,在中聲區和低聲區用真嗓子,聲音到了高聲區,就用假嗓子唱。這種真假嗓子單幹的辦法,必然會造成這樣的情形:真嗓子唱得結實、粗壯、有力;假嗓子唱得虛弱、無力、細聲細氣。單用真嗓子唱歌,唱到較高的音(一般是3·或4·),超過了真嗓子所能到達的高度,超過了生理機能限度,必然就唱不上去了。
應當在老師指導下,運用科學的方法歌唱,運用氣息的支持,利用人體的共鳴腔,使真假聲結合:在低聲區以真音為主,多用胸腔共鳴;中聲區混聲結合;高聲區多利用假聲,用高位置的頭腔共鳴。真嗓子、假嗓子運用自如,聽不出明顯的區別,專業上叫做聲區上的音色統一。這樣,就不存在哪個音唱不上去的問題了。
如果你喜歡唱歌,並且在老師的指導下練嗓子,在音聲期也能有相當好的高音。中央樂團童聲合唱團,最小的合唱隊員9歲,最大的16歲,唱了很多好聽的難度很大的作品,比如古諾的《Ave Maria》,高音唱到6·。俄國阿裏亞比葉夫的《夜鶯》,領唱的同學,高音唱到i·。他們曾應邀到日本、新加坡和奧地利去做訪問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