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稱冼星海是“人民音樂家”
冼星海(1905—1945),了生於澳門一個貧苦漁民家庭,原籍是廣東番禺。小時候非常喜愛音樂,由於他善長吹“洋簫”(單簧管),被人們稱為“南國簫手”。在嶺南大學附中學習的日子裏,他不但利用課餘時間學習提琴,還兼作學校樂隊的指揮。
1926年冼星海到北京藝術專門學校音樂係學習。1928年到上海,考入了上海國立音樂學院。1929年到上海,考入了上海國立音樂學院。1929年,在一次反對學校不合理收費製度的鬥爭中,他和一些窮學生一起,被學校無理地趕出了校門。但是,任何打擊也動搖不了他學習音樂的決心。1930年初,他到法國半工半讀。後來考入了巴黎音樂學院,學習作曲和指揮。
1935年,我國正遭受日本帝國主義的野蠻侵略,中華民族處在危亡的關頭。富有愛國熱情的冼星海一回到上海,就立刻投入到抗日救亡的洪流中去,他創作的《我們要抵抗》《戰歌》《救國軍歌》等抗戰歌曲,很快傳遍了祖國各地。但國民黨政府卻處處破壞人民的救亡鬥爭,他們派人沒收了《戰歌》的唱片,並妄想用錢收買冼星海,但冼星海毫不動搖,他表示:“我有我的人格、良心,不是錢能收買的,我的音樂要獻給祖國,獻給勞動的人民大眾,為挽救民族的危亡服務。”
1938年11月,在延安魯迅文藝學院音樂係師生的熱情邀請下,在黨中央的關懷下,冼星海來到了革命聖地延安。在短短的日子裏,他寫出了《黃河大合唱》等作品。1940年,黨中央派他到蘇聯為一部電影創作音樂,1945年10月30日,因病醫治無效,在莫斯科的一所醫院中逝世了。為了悼念他,毛澤東同誌親筆寫了挽詞:“為人民音樂家冼星海同誌致哀!”冼星海在短短40年中,為開創我國的無產階級音樂事業,貢獻了自己的全部力量。他的主要作品有:大合唱《黃河大合唱》《生產大合唱》等4部;交響曲《民族解放交響曲》《神聖之戰交響曲》;管弦曲《中國狂想同》及《救國軍歌》《在太行山上》《到敵人後方去》等250多首歌曲。
周恩來同誌給冼星海的親筆題詞“為抗戰發出怒吼,為大眾譜出呼聲”很好地概括了他光輝的一生。冼星海是一位人民音樂家,他的革命精神和不朽的作品,將永遠鼓舞我們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