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暖化為什麼對未來農業有影響(1 / 1)

氣候暖化為什麼對未來農業有影響

隨著工業化的發展,人類越來越多地向大氣中排放二氧化碳;同時人類大量砍伐森林,綠色植物吸收二氧化碳逐年減少,從而導致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不斷增加,且遞增速度逐年加快,大氣溫室效應逐年加劇,氣溫不斷升高,形成了氣候變暖的趨勢。全球平均氣溫在本世紀上升了5℃。特別是近幾年,氣候暖化的趨勢明顯加快。80年代前8年是全球曆史上最暖的年代。1988年是有資料以來全球平均氣溫最高的一年,我國絕大多數地區的年平均氣溫突破曆史最高記錄。預計40年後,全球平均溫度將比目前高1.5~4.5℃。這一變化是驚人的。它將使氣候和陸地生態環境有較大的改變。

氣候變暖對我國未來農業的影響有其有利的一麵,又有不利的一麵。有利的一麵:氣候變暖,農業氣候帶將向北移,可使農作物生長季積溫增加,延長農作物有效生長發育時間,從而緩解北方低溫冷害和霜凍災害,並且可適當擴種一些較晚熟的作物。同時,二氧化碳是氣體肥料,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提高會促進農作物和其它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據估計,若空氣中二氧化碳氣濃度增加到目前的兩倍,達到0.07%,農作物單產可增長15%以上。冬季氣溫偏高有利於北方地區在冬季采用日光溫室生產蔬菜,緩解冬季鮮菜奇缺的矛盾。冬季變暖還有利於北方果樹、人參等經濟特產植物安全越冬,一些怕凍的果樹也有可能適當地向北推廣。暖冬也有利於北方家畜、家禽安全越冬,延長長膘、產奶和產蛋期,還可節省北方冬季取暖用能。

氣候暖化對未來農業生產不利的方麵也不少,且有的是非常嚴重的。氣候變暖,最有可能伴隨而來的是氣候幹燥化,使旱災變得頻繁而嚴重。如1988年美國夏季高溫幹旱,農業嚴重減產,畜牧業亦有很大損失。我國北方,1989年1~5月氣溫異常偏高,伴隨而來的也是大範圍嚴重春旱。氣候變幹將使草原、農田的沙化、堿化和退化進程加快,導致農業自然資源和農業生態環境惡化。氣候越暖,農業水資源消耗量越大,水資源供求矛盾將更加突出。冬季氣溫偏高,春季回暖提前,病蟲越冬存活率高,將導致北方農作物和森林病蟲害大麵積流行。如1987、1988兩年,我國北方病蟲害嚴重,與近幾年冬季氣溫偏高有關。若夏季高溫酷熱,也易引發家畜、家禽傳染病流行,降低產奶、產蛋量。

隨著氣候的變化,我們必須樹立長遠的農業思想,開展長期氣候環境預測與農業發展對策的研究,采取有效措施,改善氣候環境,更新農業資源,緩解和扼製農業生態環境的惡化。應加強農田水利建設,擴大水澆地麵積,加強農作物和森林病蟲害的預測與防治工作。應大麵積植樹造林,大力營造農田、草場防護林和防風固沙林帶,恢複森林資源,用以改善地表輻射特征,提高綠色植物吸收固定二氧化碳的能力。在有條件的地方,應大力開發利用風能、太陽能、核能和水電等非礦物能源,加強環保工作,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的增加速度,緩解溫室效應的加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