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腦與右腦的奇妙功能(1 / 2)

左腦與右腦的奇妙功能

左腦和右腦功能的不對稱性

人類對大腦的認識始於16世紀。

從笛卡兒提出“心是一個,大腦為何是兩個”這一問題以來,世界各國專家對大腦的研究始終沒有停止過,理論和假說,不一而足,可謂智者見智,仁者見仁。

解剖生理學和神經生理學研究最早的成果表明,人的大腦左右兩半球呈鏡麵對稱,通過由大約2億束神經纖維組成的胼胝體進行頻繁的信息交換。左右兩部分神經呈交叉狀,大腦左右兩半各將相反一側半身置於自己的管轄之下,軀體和四肢運動是由對側大腦半球的運動區指揮的。

左、右腦的構成人的大腦被分為左腦和右腦兩個半球,由此也引出許多疑問:大腦為什麼要分成兩個半球,它們各自的功能有何不同?類似的疑問推動著腦科學研究的進展。

1836年,醫生戴克思發表喪失語言是由於左大腦半球而非右大腦半球受到破壞所造成的報告。這一觀察結果,當時沒有引起人們的廣泛重視。直到25年之後的1861年,一位傑出的法國醫生P·布羅卡才做了相同觀察。他對一個能聽懂他人說話、口咽肌肉不癱瘓,而自己不能講話的病人進行了遺體解剖。他在檢查這個病人的大腦時,發現其大腦左半球有一處損傷。由此,布羅卡提出假設,大腦左半球額下部是與言語生成有關的大腦皮層的一個專門區域;該區域的損傷會導致患者發音斷斷續續,或者雖然能說出話來,但不能組成有一定內容意義的言語。1874年,德國的生理學家C·維爾尼克發現,大腦皮層的另一個區域(在左半球顳葉後部)控製著言語的接收和理解。這個區域受損的患者,無法理解別人所說的話,甚至完全不能分辨語音。上述兩個皮層區域,被後人分別命名為布羅卡區和維爾尼克區。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常會發現,左腦受到損害比右腦受到損害表現出更為嚴重的病狀。如腦溢血患者,其在左腦出血時較之右腦出血時更易表現出喪失言語能力和神智模糊。這就清楚地表明大腦左右兩半球在功能上是不同的。但是這種不同究竟表現在哪些方麵,當時人們對此仍存有疑惑,不能解釋清楚。

20世紀50年代,美國加利福尼亞技術研究院R·W·斯佩裏博士和他的學生龍·邁爾斯開始在動物身上進行裂腦實驗研究。當他們切斷貓和猴子的兩半球之間的全部聯係時,吃驚地發現這些動物仍然很正常;更令人興奮的是,他們發現可以訓練兩個腦半球以相反的方式去完成同一任務。

1962年,在美國洛杉磯的一家醫院裏,一位48歲的老兵患了嚴重的癲癇抽搐。癲癇抽搐是由於腦瘤、腦損傷等原因引起的,使人難以承受,甚至使人喪失知覺昏厥過去。當這位老兵還沒有從一次發作中恢複過來時,往往又一次抽搐便已經來臨。所有的治療方法都用過了,在無計可施的情況下,醫生約瑟夫·博根和P·J·沃格爾,進行了大膽的手術嚐試,即:切斷大腦兩半球的聯係。由於癲癇抽搐正是通過這種連接反應擴散到整個大腦的,所以在醫生切斷了這位老兵的胼胝體後,劇烈的抽搐竟奇跡般地消失了。用這種方法隨後又在數十個久治不愈的病人身上進行了同樣的治療,結果不僅減輕了抽搐症狀,有的人甚至完全被治愈了。

經過多年對裂腦動物研究的斯佩裏,遇到了這麼多的裂腦人,這是一個千載難逢的好機會。他和他的學生開始對裂腦人進行了一係列的觀察研究,設計了許多巧妙的實驗。

從大腦兩半球延伸出來的神經係統,在視神經處交叉,然後與相反方向的神經互相連接。所以,右眼看到的東西傳導至左腦,而左眼看到的卻傳至右腦。不過,在一般情況下,由於有溝通左右腦的胼胝體起著傳遞信息的作用,所以,左右眼看到的並無差別。但是一旦切斷胼胝體,斷絕了左右腦之間的聯係,右眼看到的就隻能傳導至左腦,左眼看到的隻能傳導至右腦。斯佩裏博士想到了這一點。他對裂腦人進行了如下試驗:在患者的麵前立一道屏障,將左、右眼分離開來,分別將不同的物體和圖畫出示於左右眼的視野內,然後提問。

如向裂腦人左眼視野出示一個桔子後問他:“這是什麼?”於是,由左眼得到的信息輸入右腦,右腦立即判斷出那是一個桔子。但是由於沒有信息輸入左腦,因此左腦不知道看到了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