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老齡化與可持續發展(摘要)(1 / 1)

人口老齡化與可持續發展(摘要)

聯合國中位預測2050年全球人口將突破89億,人口年齡結構步入老年型,未來50年60歲以上老年人口比例將由10.0%上升到22.1%。

1.加速到來的人口老齡化問題

人口老齡化是21世紀世界人口變動的一大趨勢,也是中國人口變動的一大趨勢,國內外這方麵的研究已經很多。值得注意的有兩點:一是衡量人口年齡結構變動的指標有60或65歲以上老年人口比例、60或65歲以上老年人口與0~14歲少年人口之比、年齡中位數、0~14歲少年人口比例等多項指標,全麵地考察老齡化年齡結構的變動,需要進行綜合分析,不能僅取老年人口比例這一項指標。二是近年來的人口出生率比早年預測的低,因而老齡化有加速到來和達到的峰值更高一些的趨勢。中國、世界人口變動比較,中國升降的幅度更大一些。這表明在世界人口加速走向老齡化過程中,中國的"加速度"更引人注目。

2.注重代際關係問題

在人口加速走向老齡化態勢下尋求可持續發展,可以有多種思路。可持續發展,布氏定義雖然顯得過於簡單,但是它較好地堅持了公平性、持續性、共同性"三原則"。尤其值得提出的是"三原則"立足於代際關係的基礎上,強調代際之間的公平性、持續性、共同性,為探討老齡化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一條基本的準則。從這一基本準則出發,謀求人口老齡化與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基本立足點。

1)發展的目的是為了滿足人的需要,包括老年人口在內的總體人口的需要

可持續發展的前提是發展,首先是滿足當代人需要的發展,不能滿足當代人需要的發展就會失去動力;隻要這種發展不損害到後代人發展的能力,不能建立在危及後代人需要的能力的基礎上。老年人口自在"當代人"之列,可持續發展應將滿足老年人口需要包括在發展宗旨之內。

2)發展以人力資本為主要驅動力,老年人力資本的開發利用應受到重視

人力資本是以對人口進行教育、健康等投資的結果,是實現的人力資源,是可持續發展的基本驅動力,需要加以充分的開發和科學的利用。老年人經過長期人力資本積累,進入老年時並沒有將這一資本用完。可持續發展從稀缺資源觀----無論自然資源還是社會資源均是稀缺的觀點出發,著眼於對全部資源的有效和科學利用,老年人力資本的開發和利用理應受到重視。

3)構造以人為本的可持續發展理論體係,老年人口和人口老齡化占有一定位置

關於可持續發展理論體係,國內外有關論述已有數十種之多。最值得重視的是人口以及經濟、社會發展中的老齡化問題。a.全方位適度人口與人口老齡化:我們所提出的定義為全方位適度人口,包括人口的數量、質量、結構,既是消費人口,又是人力資本生產人口,容資源、環境、經濟發展和社會發展於一體的人口。認為,一定程度的人口老齡化不僅是不可避免的,而且是實現適度人口目標所必需的。b.經濟、社會協調發展論與人口老齡化:我們認為社會必須給老年群體以相應的地位、協調好同其他人口群體之間的關係。在可持續發展原則下以人為本和注重代際關係,老齡化是不容忽視的一顆人口砝碼,也是尋求人口與可持續發展的一個有份量的內生變量。

3.適應老齡化的可持續發展戰略選擇

適應中國人口老齡化的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選擇,可從宏觀、中觀、微觀三個不同層麵分別加以探討。

1)宏觀戰略選擇:政府保證代際公平

代際公平是自人類誕生以來所向往的,但是不公平卻始終存在。目前,我國經濟基礎變化的同時,老年收入相對降低。因此,謀求適應人口老齡化的可持續發展戰略,必須通過政府行為建立起一套符合代際公平原則的法律、製度和運行機製,體現聯合國1999國際老年人"建立不分年齡人人共享社會"的主題。其最重要的是:a.法律保證。b.經濟保障。c.健康保障。

2)中觀戰略選擇:發揮社區助老功能

老年人口中的大多數已從過去的勞動崗位上退下來,活動範圍圈在縮小,因此社區成為老年社會活動的基本領域。國內外特別是經濟較發達社區的助老有很多類型:生產型、文化型、體育型、服務型、醫療型。發揮社區助老功能,不以盈利為目的,有社會公益性質;同時,又要遵循市場經濟原則,實行合理收費,維護良性循環。

3)微觀戰略選擇:家庭平等代際交換

家庭是人口再生產的基本單位,建立適應老齡化可持續發展戰略,在微觀上要尋求平等的代際交換。費孝通先生早年提出的哺育與"反哺",都是一種代際交換行為,是一種公平的等價交換。除經濟上的供養外,這種公平等價交換還應包括精神方麵的內容,要將尊老、敬老納入社會道德建設之中,發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