聰明的天鵝
一片樹林子裏,有一棵枝幹粗大的無花果樹;在這樹上,住著天鵝一家子;在這一棵無花果樹的底下,長出了一棵叫做橋賞彌的蔓藤。於是老天鵝說道:“這一棵往樹上爬的蔓藤,對我們是非常危險的。說不定什麼時候有人攀援它爬上樹來,把我們害死。當它還柔弱容易砍掉的時候,應該把它去掉!”但是其他天鵝卻不聽它的話,不把這一棵蔓藤砍掉。時間過去了,這一棵蔓藤就把樹從四麵八方圍起來了。有一次,當這些天鵝都去尋食物的時候,一個打獵的抓著蔓藤爬到這一棵無花果樹上來,在天鵝的窩裏放上絆索,就回家去了。當這些天鵝都吃得飽飽的在夜裏飛回窩來的時候,它們都給絆索捉住了。於是老天鵝就說道:“我們現在都倒了黴,都給絆索捉住了,就因為你們都不照著我的話辦事。現在我們都完蛋了。”於是這些天鵝都對它說:“可尊敬的先生呀!現在既然到了這個地步,我們怎麼辦呢?”它說道:“如果你們聽我話的話,那個打獵的一來,你們就裝死。打獵的心裏會想:‘這些家夥都死了。’然後就把你們都擲在地上。當他往下爬的時候,你們就在同一個時候一齊飛起來。”天一亮,打獵的就回來了,他看到,它們都像死了一樣;他心裏絲毫也沒有懷疑,就把它們從絆索上解下來,一隻一隻地丟到地上去。當它們看到他正準備往下爬的時候,就照著老天鵝出的主意,在同一個時候,一齊飛起來,飛走了。
天鵝們第一次不聽老天鵝的忠告,險些送掉了性命;天鵝們第二次聽從了老天鵝的忠告,奇跡般地重獲新生。這都說明老天鵝的意見是非常值得重視的,因為它見多識廣,非常富有經驗。在我們的生活裏,其實也常常遇到類似的問題,我們不是也常常聽到長輩、老師的諄諄教誨嗎?每逢此時,你是怎樣做的,你是從心裏珍重他們的忠告了嗎?
鴿子、狐狸和白鶴
有一隻美麗的鴿子,想在高入雲際的棗樹上建造一間房舍。那株棗樹極高,鴿子所選定的地點,又是樹梢的最高所在。所以經曆了許許多多的困難,鴿子才把新屋舍建築成功。新屋落成以後,鴿子覺得孤獨寂寞,便生了幾個蛋,開始孵卵,希望趕快增添人丁。
美麗活潑的小鴿子出世以後,一隻狐狸打聽到了這個消息,便來到那棵棗樹下麵,用凶暴的口吻,恐嚇鴿子道:“把你的小兒統統交下來!不然,等我爬上樹後,必定要用斬草除根的手段對付你。那時,你就是後悔也來不及了。”
鴿子聽了這些話,心裏十分畏懼,卻又沒有辦法對付它,隻好忍痛把親愛的小寶貝們送下去交給狐狸吃掉。
過了不久,鴿子的第二對小寶貝又出世了。這時,鴿子非常憂愁,生怕狐狸再來要挾。一天,白鶴到來了,看見鴿子這種憂愁的樣子,便問道:“老朋友!分手沒有幾天,怎麼就這般憔悴了。你心中有煩惱的事情麼?”
鴿子答道:“朋友!我的災難太大了,我受那惡狐狸的欺壓真不少,我的愛子一出世,這可惡的東西就來樹下恐嚇,口口聲聲說它要上樹來,誅滅我的全家。我恐怕它真的上樹來,結果了全家的性命,隻得忍受了世人所不能忍受的痛苦,把自己心愛的兒女,活生生地交給那萬惡的強敵。朋友!你想一想,世界上還有比這更痛心的事麼?”
白鶴說道:“你受了老狐狸的騙了。它那種笨手笨腳的東西,怎能爬得上來?下次再來,你盡可以對它說,誰願意把小兒交給你!你有本領的話,盡可以上樹來取吧。我的小兒就在這裏呀!任隨你去吃吧,我是有翅能飛的,絕對不怕你!”
白鶴教給鴿子如何對付狐狸以後,便向鴿子告辭,飛到河畔消遣去了。
白鶴剛剛飛走,狐狸便又來到樹下。照例地大叫大鬧,照例地要挾鴿子,要鴿子迅速再把小鴿子交下來。
這時,鴿子不慌不忙對狐狸說道:“你這騙人的東西!誰願意把孩兒交給你吃。若是你真能上樹的話,就請你上來盡量地吃吧!”
狐狸聽了鴿子的話,詫異地問道:“是誰教你說的這些話,你可以告訴我麼?”
鴿子說道:“白鶴先生剛才到這裏來過。這些話,就是它教我說的。現在,它到河畔消遣去了。”
狡猾的狐狸沉默了片刻,計上心來,立刻跑到河畔,會見了白鶴。它笑容滿麵地對白鶴說:“白鶴先生早安!我請問你,當暴風由左麵吹來的時候,你的頭放在什麼地方?”
白鶴答道:“我把頭轉到右邊去。”
狐狸問道:“倘若暴風雨由右麵吹來呢?”白鶴答道:“那自然是轉到左邊去了。”
狐狸問道:“倘若暴風雨由四麵八方吹來的時候,你又怎麼辦呢?”
白鶴答道:“我可以把頭藏在翅膀底下。”
狐狸說道:“把頭躲在翅膀底下,那不是容易的事吧!”
白鶴說道:“那是最容易不過的。”
狐狸讚揚白鶴道:“你真算是得天獨厚了。你立刻可以懂的事,盡夠我們去學一年;你所能做的,我們能不能做啊!把頭藏在翅膀底下,躲避風雨,這是何等的幸福!真值得羨慕了!現在,請你做一次給我看看吧!”
這時,白鶴被它捧得飄飄然,立刻把頭伸到翅膀裏麵,心想能使狐狸更加羨慕不已。狐狸趁此機會,用力撲過去,正抓住白鶴的咽喉。狐狸高聲喊道:“白鶴先生!你自己害了自己,你還不知道。你能夠做鴿子的參謀,去計劃一切事情,為什麼你卻死在敵人的手裏?”
於是,狐狸飽餐一頓,得意洋洋地歸去了。
鴿子的不幸一定程度上是由於自己的怯懦和無知;白鶴有“聰明才智”,深諳狐狸騙人把戲,卻在狐狸肉麻的一片吹捧聲中,暈頭轉向,結果為此負出了生命的代價。悲劇的結局,使人不難領悟出這樣一個真理:即使充滿了智慧,但如果同時具有愛接受奉承的弱點,那危險就是在眼皮底下,他也是無法識別出來的。
驢子和騾子
有一個趕車的,趕著一頭驢子和一頭騾子動身出門去了。驢子和騾子都馱著重東西。
驢子起初在平地上還能穩穩當當地走;可是到了一座大山腳下,要走上陡坡,就覺得有點兒受不了了。他要求騾子代他擔負一小部分,好讓他把大部分東西馱到家裏。
可是騾子不答應。
不久,他們走到一個荒僻的地方,驢子馱得筋疲力盡,一交摔倒,登時就死了。
趕大車的無法可想,隻好把原來歸驢子馱的東西都加在騾子身上,連剝下來的一張驢皮也放了上去。
騾子馱著這麼多的東西,一邊歎氣一邊對自己說:
“唉,真是活該!當初驢子要我幫他一點兒忙,要是我答應了,現在也不至於除了馱上他馱過的東西之外,還得馱他的臭皮囊了。”
這個故事說明,幫助常常是互相的,幫助了別人,實際上就等於幫助了自己。如果對朋友的困難采取“事不關己”的態度,自己往往會受到無情的懲罰。那麼生活中,當你的朋友需要幫助時,你是怎麼做的呢?
一隻老狼的故事
(一)
一隻凶狠的狼上了年紀,於是打定主意要同牧羊人友好相處。它上了路,先到羊群離它洞口最近的牧羊人那裏去。
“牧羊人,”它說,“你把我稱做嗜血的強盜,可我事實上並不是。當然,我餓了的時候,也不得不去捕食綿羊;饑餓是不好受的。隻要我不挨餓,隻要把我喂飽了,那你對我會真的感到滿意的。當我飽的時候,我實在是個最溫順、最溫柔不過的動物。”
“當你飽了的時候?這也許可能吧,”牧羊人回答說,“可你什麼時候才會飽呢?你的貪欲從來是不知足的。滾開!”
(二)
被攆走的狼來到第二個牧羊人那裏。
“你是知道的,”它這樣開頭,“在一年裏我能吃掉你好些羊。如果你願意每年給我六隻羊,那我就滿足了。這樣保你安穩地睡覺,也不必去養狗了。”
“六隻羊?”牧羊人說,“這是整整一個羊群呢!”
“好吧,看在你的麵上,我五隻就滿足了。”狼說。
“你在開玩笑,五隻羊!我祭祀潘恩,全年還沒用過五隻羊呢。”
“那四隻也不行?”狼繼續問道。牧羊人嘲弄地搖了搖頭。
“三隻——兩隻?”
“一隻也不行,”回答得很幹脆。“如果我用自己的警惕能確保安全,我還向敵人進貢納禮,那我可真是愚蠢到了極點。”
(三)
“三是個吉祥的數字,”狼這樣想著,就到第三個牧羊人那裏去了。
它說:“在你們牧羊人中間,我被誹謗成一個最殘忍、最不講良心的動物,這使我很傷心。來,現在我要向你證明,人們這樣對待我是多麼不公正。每年給我一隻羊,你的羊群就可以自由自在、不受侵害地在那座林裏吃草,除了我是沒有任何其他動物敢來侵擾那座林子的。一隻羊!那麼微不足道!——你笑,牧羊人?你笑什麼呢?
“噢,不笑什麼!可你年紀大了,好朋友?”牧羊人說。
“我的年紀跟你有什麼相幹?即使再老也能吃得動你那些可愛的羊羔呢。”
“我很抱歉,你到這裏來提這個建議,未免晚了幾年。你那支離破碎的牙齒泄露了你的企圖。你裝做大公無私的樣子,不過是為了更安逸一些,更不擔些風險來養活自己。”
(四)
狼變得憤怒起來,但它仍控製住自己,到第四個牧羊人那裏。恰巧這個牧羊人一條忠實的狗剛剛死去,狼便利用了這個好機會。
“牧羊人,”它說,“我在森林裏和我的兄弟們鬧翻了,鬧得永遠不會和解。我知道你是多麼害怕它們!如果你用我來代替那死去的狗,我敢向你保證,叫它們對你的羊連斜著眼望一下都不敢。”
“那麼說,你是要保護它們不讓你森林裏的兄弟們吃掉?”
“我還會有什麼別的意思呢?當然是這樣的。”
“這倒不壞!可是我如果把你收留在我的羊群裏,請告訴我,誰來防範你,使你不會吃掉我可憐的羊呢?為了防備外賊,卻要養一個家賊,我們人把這種事叫做……”“我聽到了,”狼說,“你開始說教了!再會!”
(五)
“要我不是這樣衰老的話,哼!”狼咬牙切齒地說,“可我不得不順時應勢。”於是它就到第五個牧羊人那裏去。
“認識我嗎,牧羊人?”狼問道。
“像你這一類我至少是認識的。”牧羊人回答說。
“像我這一類?我很懷疑這一點。我是一隻非常特別的狼,配得上同你和所有牧羊人交朋友。”
“你究竟有什麼地方特別呢?”
“我從不咬也不吃任何一隻活羊,就算餓得要命也不幹。我隻是用死羊來維持生活。難道這不值得稱讚嗎?請允許我時不時到你的羊群裏來一趟,打聽一下你是不是——”
“少廢話!”牧羊人說,“如果要我不成為你的敵人,你一隻羊也不能吃,連死的也不能吃。吃過死羊的動物就很容易由於饑餓學會把病羊看做死羊,把好羊看做病羊。別跟我套交情了,走開!”
(六)
“為了達到目的,不得不施展我的拿手好戲了!”狼這樣想著,就去找第六個牧羊人。
“牧羊人,喜歡這張皮嗎?”狼問道。
“你的皮?”牧羊人說,“讓我看看!它很美,看來狗咬你的次數並不太多。”
“好吧,那你聽著,牧羊人。我老了,不會活得太久了。把我喂養到死吧,我把我的皮留給你。”
“嘿,瞧你的!”牧羊人說,“你也要玩老吝嗇鬼的把戲?不行,不行!為了你這張皮,我到頭來要付出比它本身貴七倍的價錢。如果你當真把這件禮物送給我,那就現在給吧。”——說著牧羊人拿起棍子,狼馬上逃走了。
(七)
“啊,這些無情的家夥!”狼極端憤怒地叫了起來。“與其餓死,倒不如做他們的敵人死去,因為他們不想更好啊!”
於是它跑去,闖進了牧羊人的住宅,咬死了他們的孩子,牧羊人費了很大力氣才把它打死。
這時,牧羊人中的一個聰明人說道:“我們原來做得不太妥當,把這個老強盜逼上了絕路,剝奪了它改過自新的機會,即使說它是迫不得已也為時過晚!”
這個故事深刻地說明了一個道理:狼就是狼,盡管它可以變換手段,但其嗜血成性的本質是永遠也不會改變的。如果我們將這一現象移向廣闊的人類生活,就應該懂得:惡的終歸是惡的,不管它怎樣翻新花樣,我們都要保持高度的警惕才好。
聰明絕頂的魚
從前一條魚。它的父母都很聰明,安分守己、平平靜靜地在河裏生活了一輩子,沒有被燉做魚湯,也沒有被梭魚吞進肚裏。它們囑咐兒子也照它們這樣做。老魚臨死前對兒子說:“孩子,注意,要是你想一輩子過平平安安的好日子,那就得時刻留神!”
這條小魚非常聰明,於是它開始依靠自己的智慧分析情況。它發現,不論把身子轉向哪裏——到處是絕境。水裏,周圍盡是些大魚遊來遊去,數它最小;隨便哪條魚都能吃掉它,它卻吞不下任何一個水生動物。而且它也不懂:幹嗎要去吞它們?是能用螫把它夾成兩段;蚤能叮它的脊背,把它折騰死。連它自己的魚弟兄都是那樣,隻要看見它捉住一隻蚊子,馬上成群結隊地撲過來搶奪。它們把蚊子奪過去後,亂哄哄打做一團,把蚊子搶了個稀爛。
還有呢,那才叫陰險透了!為了使魚白白地送命,人能琢磨出各種各樣的陰謀詭計,會使用什麼大魚網、小魚網、捕魚簍,還有……釣魚竿!好像沒有比釣魚更愚蠢的玩藝兒了——隻不過是一根線,線上拴個魚鉤,鉤子上裝一條蚯蚓或蒼蠅……而且是怎樣放上去的呢?……可以說是頂不自然的方式鈞在鉤子上!但是被人釣上去的,數魚最多!
關於釣魚竿的事情,老魚爸爸警告過它不止一次。“你最應該當心的,是釣魚竿!”老魚爸爸說,“因為,雖然這種工具最愚蠢不過,可是我們魚,越是愚蠢的東西,越信任。人家給我們扔一隻蒼蠅,好像對我們表示親熱似的,你要是咬住它,那可就要為一隻蒼蠅送命了!”
老魚還講了,怎樣有一天它差點被燉了魚湯。那時是大量捕撈它們。用跟河一樣寬的大魚網,順著河底一直拉了兩公裏遠。好家夥!多少魚都被撈上去了!梭魚、鱸魚、斜齒鯿、嘉魚,甚至還有石斑魚,都被人從河底的淤泥裏拖了出來!被撈走的魚,更是多得不計其數。當老魚被魚網在河底上拖著走的時候,真嚇壞了——那種恐懼,在童話裏講不出來,也難以用筆墨形容。它隻感覺自己被拖著走,完全不知道被拖到什麼地方去。它看到自己的這邊是條梭魚,那邊是條鱸魚,心想:不是這條,便是那條,馬上會將自己吃掉,但是它們連碰也沒有碰它……“那會兒都顧不上吃了!”大家隻想著一件事,那就是:難免一死!至於究竟怎麼回事兒?為什麼得死?——誰也不明白。最後,人們開始收網,把網裏的魚往草上倒。那時老魚才懂得了什麼是魚湯。隻見沙地上有個紅東西在時明時暗地抖動,那紅玩藝兒上麵冒起一團灰蒙蒙的煙雲,烤得老魚熱極了,它感到渾身無力。沒有水已經夠難受的,加上熱就更不好過了……它聽見有人說,那是“篝火”。“篝火”的上頭,架著個黑玩藝兒,裏麵有水在翻騰著,就像起大風浪時的湖水一樣。它聽見人說,那是“鍋”。後來,有人說:把魚放在“鍋”裏燉“魚湯”吧!就開始把魚往鍋裏放。人把一條大魚放在鍋裏,那條大魚先往下一沉,然後像瘋了似的往上一蹦,又重新沉了下去,再也不動彈了。就是說,它嚐到“魚湯”的滋味了。起初人們不加選擇地往鍋裏放魚,後來有個老頭兒看了老魚一眼,說:“這麼個小不點兒,對魚湯有什麼用處!讓它呆在河裏再長大一些吧!”這老頭兒說著,抓住老魚的鰓,就扔回河裏了。老魚可不傻,急忙拚命逃回家裏去!等逃到了家,看見魚老伴嚇得半死不活地正從洞裏朝外張望呢……
結果怎麼樣呢?不論當時老魚怎麼解釋魚湯是什麼東西,那裏麵有什麼,但直到如今,河裏還很少有誰對魚湯有個正確的概念!隻有老魚的兒了小魚牢牢記住了父親的教導,永記不忘。它是條知識淵博的魚,又是個溫和的自由主義者。它非常懂得,想平平安安過一輩子很不容易。“必須那樣生活——讓誰也別注意自己,”它對自己說,“不然就沒有命了!”於是它開始那樣安排生活。首先,它決定挖個隻有自己能進去的洞,別的動物都進不去!它用嘴挖這個洞,整整挖了一年。一年之中,它有時鑽在泥裏過夜,有時躲在水牛蒡底下過夜,有時藏在蘆葦叢間過夜,經曆了無數驚險。最後,總算挖成一個挺不錯的洞,幹幹淨淨,整整齊齊,剛好能容下它獨自一個。其次,它決定這樣安排自己的生活:夜裏,當人類、飛禽、走獸和魚都睡覺的時候,它出來散步;白天,它戰戰兢兢地躲在洞裏。不過,完全不吃不喝是不行的。它既沒有薪俸,也沒有仆人,所以它決定約莫在中午,等所有的魚都吃飽了的時候,跑出洞去碰碰運氣,上帝保佑,也許能捉到一隻小昆蟲。如果捉不到小昆蟲,隻好餓著肚皮再躺回洞裏去發抖。寧可不吃不喝,也比吃得飽後丟掉性命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