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物理教學中進行科學態度教育
物理教學大綱把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列為中學物理教學的目的之一。因此,在物理教學中對學生進行科學態度教育,使學生逐步樹立起正確的世界觀,是教書育人的重要內容。中學生正處於世界觀形成的階段,他們中的大多數人將來從事的工作可能與物理沒有直接的關係,但是他們從物理學習中受到的科學方法、科學精神和科學態度等方麵的訓練,有助於他們形成科學的世界觀,使他們能夠正確地認識和處理學習和工作中遇到的各種問題,不斷取得成功。
一、在課堂教學中怎樣進行科學態度教育
課堂教學是物理教學的基本方式,也是進行科學態度教育的主要渠道。
1.結合知識教學學習優秀科學家的生平事跡,進行相信科學、熱愛科學的教育,既可以豐富講課內容,又可對學生進行科學態度教育。比如,在講授“用電常識”內容時,可以介紹羅蒙諾索夫和李赫曼為探索雷電之謎不怕犧牲、前仆後繼的事跡和愛迪生對科學刻苦鑽研、鍥而不舍的精神,使學生形成相信科學、熱愛科學的信念;結合講授“原子和原子核”一節,向學生介紹湯姆遜、盧瑟福和玻爾三代師生對科學真理的共同追求,培養學生解放思想、獻身科學的精神。
2.介紹物理學的發展進行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教育。例如,在講光電效應時,介紹實驗物理學家密立根,因對愛因斯坦的光電效應方程持懷疑態度,花了十年時間做實驗,想得到否定光電效應方程的結果,但他所做的實驗卻驗證了光電方程的正確性。麵對實驗事實,密立根坦言承認了愛因斯坦方程的正確性。這類典型事例在物理學發展中不勝枚舉,充分說明了在物理學發展中科學家們獨立思考、尊重事實、勇於實踐、服從真理的科學態度。這些事例無疑會促使學生用科學態度對待學習。
3.結合教學內容進行物理學理論聯係實際的學習觀點的教育。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通常利用實驗使學生對教學內容有一定的感性認識,再深入講解使學生對所學的物理概念或規律達到理性認識,還要用一些實例說明物理知識的實際應用。無論是做演示實驗,還是講授物理規律的實際應用都應注意聯係學生的具體情況和社會、生活的實際。
例如在聲現象一章的教學中,應從學生日常生活是經常遇到的聲現象入手自然地引入演示實驗和講授物理規律。在講解各類聲現象產生的原因時,還要注意學生生活環境的差異,如生活在山區的學生對山穀間產生的回聲較為熟悉,生活在城市中的學生通過書本或電視等途徑對雷達或聲納測距比較了解。隻有聯係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教學,才能使學生不僅了解有關聲音的知識、受到理論來源於實際又為實際服務觀念的熏陶,逐步形成理論聯係實際的基本學習觀點。物理教學中蘊含著豐富地科學態度教育的素材,如重力的產生,阿基米德定律的發現過程,日食、月食現象的科學解釋等都可作為對學生進行物理學理論聯係實際學習觀點教育的實例。
4.在課堂教學中,通過物理定律的推導和計算向學生進行嚴謹、精確科學作風的教育,使學生明確物理定律、定理的數學表述是物理科學嚴密性的表現。物理學中每一個物理量都有嚴格的定量定義,各個物理規律之間的聯係,形成了物理學嚴謹的理論體係。例如,能量轉化和守恒定律反映了物理學各個分支(如電學、熱學、光學、力學等)之間的相互聯係,各種不同運動形式所產生的能量之間的相互轉化並且守恒,為我們展示了物理學理論體係的嚴密性。物理科學精密的思維方式和精確的定量表示是它科學性的反映,要求學生在物理學習中精益求精、一絲不苟,重視對物理問題的定量研究,強調計算和實驗的準確性,可以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科學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