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多情種哭奠招魂 老雪婆遠行通信
清秋節,楓林染遍啼鵑血。啼鵑血,斜陽古道,黑雲重疊。殷勤再把衷情說,貞魂是否隨明月?隨明月,香醪一盞,數聲嗚咽。
--右調《憶秦娥》
再說江潮,隻因京師兵亂,舍去吳家船隻,退三百裏地方。兵戈己遠,尋一逆旅暫住,俟兵戈寧靜,再到京師訪問消息。計議已定,住了數日,聞得王師挫衄,平遠侯父子陣亡,朝廷與彼國講和,彼兵已退。江潮即日又到京中訪問,遇著前日迎接江潮就親的老卒,道:"江相公,一言難盡。可憐吳小姐八月初六夜四更時分被獻公子搶去,他是貞節得緊的,自刎死了。"江潮聽說,登時哭倒在地。這個老卒與江家的從人,呼喚了半晌,方才蘇醒。老卒扶他下舡,江家家人道:"莫非你的言語有誤?"那老卒道:"小的是獻府兵丁,隻因年紀老了,獻府老老爺撥小的在吳參軍衙中承值。吳老爺道是小的誠實謹慎,件件事托小的幹辦。小的日日在吳衙服役的。自從到相公府中,迎接相公到了京中,小的也先與雪娘娘進城。隔得三日,獻公子做了先鋒,出兵之際,在吳衙衙前經過。圍了宅子,打壞牆垣,進去搶了小姐出城。聞得小姐聰明,預先料定他要來搶的,將上下衣裳密密縫好,帶了一口寶劍,一待有變,即時斷首。都是老夫人與雪娘娘,奪了他的主劍,一時被那獻公子搶出城門。在浪蕩坡上營中,獻公子威逼他同睡,小姐奪劍自刎而死。那時搶嚷之中,可憐他屍骸也不曾收藏埋葬。吳老爺即時帶著眼淚,叫小的隨了,親去報知獻府軍中。京城中人人傳說,要編部烈女傳。小的憐他是個貞女,即日到浪蕩坡上,各處尋覓屍骸,並不見些蹤影,方才轉身,恰恰遇著相公。"那老軍說罷,掉下淚來。
原來吳小姐前番因他父親要許令狐公子的時節,他要把劍自刎,雪婆奪了劍,連累雪婆的小指也去了一個。張揚出來,一人傳十,十人傳百的,說吳參軍家有個貞烈小姐。及至搶去了曉煙,他們拔營逃走的時節,人人慌迫,那裏知道得清楚?隻有這牙將,因是沒兒女的,又道他是個貞潔的小姐,不舍得送他回來,恐怕有人曉得,吳衙來尋,他瞞了外人,反在外邊各處報說"我親眼看見吳小姐自刎的"。故此人方傳說,以為烈女。那江潮哭得昏沉,止有絲絲一息,隻是痛哭,道:"我今日要帶了病,到浪蕩坡上去招魂,哭奠一番,方見生死之情,夫婦之義。"買了三牲祭禮,冥儀香燭等物,作了祭文一篇,招魂古詩一首,教老卒引導,到了浪蕩坡上。隻見景色十分淒慘,又值天氣陰霾,真個傷慘!但見:
景物蕭條,風雲淒慘,望中數裏人煙斷。饑鳥啄樹葉亂枝,野鬼吹磷光接電。貞魄沉沉,孤魂黯黯,江南春色今番斷,香閨細語學嬌癡,黃沙白霧長為伴。
--右調《踏莎行》
江潮慟哭一場,先朗誦招魂古風,後宣祭文一篇。
招魂曰:潤圭璧兮凜冰霜,未吹簫兮乘鳳凰。天降□兮殲鋒芒,亙終古兮留異香。悲美人兮世豈常,命不永兮竟成殤。俾爾夫兮催肝腸,淚已盡兮情永傷。薦三物兮酌清觴,爾所居兮江南鄉,何淒寂兮留戰場,魂兮歸來無相忘。
誦罷招魂古風,三獻椒漿已畢,垂淚叩首,跪讀祭文。文曰:
維某年某月某日,江潮原聘室烈女吳小姐媛姝被逼自刎,死於都城外浪蕩坡道將營中。越十二日末,江潮始聞凶信,謹具薄奠清觴,痛哭招魂,致祭於節烈貞淑之靈曰:嗚呼我妻!天鍾靈秀,性賦真堅,芳萼為容,蕙蘭作氣。稟鬆筠之節,凜凜凝霜;具冰月之心,澄澄若鑒。幾番刎頸,以明無二之心;一劍歸天,方正從一之義。密縫衛體,血濺青衣;號哭重泉,魂歸紫府。愁芳容兮不見,尋烈骨兮無路。潮也瞻望同歸,佇立以泣,子盟心而死義,潮何忍以重婚。生死下逾,願同歸室。生前明慧,靈必有知。尚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