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分配關係(1 / 3)

第五章 分配關係

經濟中的所有製問題

財富生產的法則和條件具有自然真理的性質。它們是不以人的意誌為轉移的。不論人類生產什麼,都必須按照外界物品構成和人類身心結構固有性質所決定的方式和條件來生產。不論他們是否喜歡,他們的生產都要受以前的積累量的限製。如果積累量是一定的,生產就與他們的精力、技能、機器的完善程度以及他們利用協作勞動的優點是否得當成比例。不論他們是否喜歡,在同一塊土地上,除非在耕作過程中作了某些改良,否則,投入的勞動量增加一倍不會使糧食產量增加一倍。不論他們是否喜歡,個人的非生產性開支隻會使社會相應地趨於貧困,而隻有他們的生產性開支才會使其富裕起來。對這些不同事物可能具有的看法或希望,都決定不了事物本身。實際上,我們無法預測,今後由於對自然法則具有更多的了解,可以提出我們目前毫無所知的新的生產工藝,會使生產方式發生多大變化,勞動生產力有多大的提高。但是,無論我們在物品構成所決定的範圍內可以得到多少活動餘地,我們知道這一定會有限度。我們無法改變物質或精神的根本性質,隻能或多或少成功地應用這些性質,使我們感興趣的事件能夠出現。

財富的分配不是如此。這是一件隻和人類製度有關的事情。一旦物品生產出來,人類就可以個別地或集體地隨意處理。他們可按任何條件將這些物品交給自己中意的任何人支配。此外,當人類在社會中生活,而不是過絕對的獨居生活時,人們不論采用什麼處置辦法,都要取得社會或代表社會積極力量的那部分人的同意。即令是某人靠自己辛勤勞動、沒有別人幫忙生產出來的物品,若非得到社會的許可,他也無法保持。不但社會能把產品從他手裏奪走,而且如果社會默認,或社會既不進行集體幹涉,也不雇人來保護他的所有權,私人也可以把產品從他手裏奪走。因此,財富的分配要取決於社會的法律和習慣。決定這種分配的規則是依照社會統治階級的意見和感情而形成的。這在不同的年代和國家內是很不相同的。並且,如果人們願意,差別還可以更大一些。

毫無疑問,人類的意見和感情不是偶然產生的。它們是人類本性的各種基本法則同當時的知識、經驗、社會製度、智力和道德修養狀況相結合的產物。但是,關於人類意見如何產生的法則不是我們現在要談論的。它們是人類進步一般理論的一部分。對這方麵的探索比政治經濟學要廣泛和困難得多。我們在這裏要考察的,不是財富可據以分配的法則產生的原因,而是這種法則所造成的結果。至少,這些結果並不是可以任意指定的,而是象有關生產的各種法則一樣,富於自然法則的性質。人們可以控製自己的行為,但控製不了其行為給他們本人或別人帶來的後果。社會可以使財富的分配按它認為最好的規則進行,但是必須通過觀察和推理,象尋求自然界或精神上的其他一切真理那樣,明了這些法則的作用會產生什麼實際結果。

然後,我們進而考察分配土地和勞動產品的各種方式,這些方式或者是已在實踐中采用,或者是在理論上可以設想的。在這些方式中間,我們首先需要注意的是主要的和基本的製度,除某些特殊情況外,這一製度一直是社會采取各種經濟措施的依據,雖然它的各種次要特性曾有變化,以後也會有變化。當然,我們指的是私有財產製度。

所有製問題

私有財產,作為一種製度,並非來源於對其有用性的任何考慮。這種考慮是私有製建立以後人們為其辯護所持的理由。從研究曆史和觀察我們時代類似的社會狀況獲得的有關野蠻時代的知識充分表明,起初設立裁判所(它總是先於法律而存在)不是為了確定權利,而是為了製壓暴虐和排除糾紛。由於主要考慮這一目的,他們自然會對最初占有賦予法律上的效力,而把行使暴力來奪取或企圖奪取別人所有物的人當作侵害者看待。政府原先的目的--維持社會秩序就這樣實現了。同時,對已經占有物品的人,即令這種物品不是個人努力的成果,也確認其占有,這附帶地給與了他們和其他的人一種保證,即,凡屬自己努力成果的物品,可以得到保護。

在將所有製作為社會哲學的一個問題來考察時,我們必須將它在歐洲任何現存國家中的真正起源排除在考慮之外。我們可以假定一個不受原先占有牽製的社會。一群殖民者最初占據了一個無人居住的地區,他們除了共有的物品以外沒有攜帶任何物品,可以任意采用他們認為最合適的製度和政體;因此,他們要就按私有製原則,還是依靠某種公有製和集體力量來進行生產作出抉擇。

如果采用私有製,我們必須假定並未伴有妨礙古代社會的私有製原則產生有益作用的原始的不平等和不公正。我們必須假定,每個成年男子或婦女都能自由使用和發揮其體力和腦力;生產手段--土地和工具在他們之間公平地分配,這樣,就外界條件而言,任何人都處於同一起跑線上。也可以設想,在原先分配時就對自然的損害給予了補償,並讓身體虛弱的社會成員在分配上占些便宜,以取得平衡。但是,這種分配一經實施,就再也不受幹預;各人要靠自己的努力和一般機緣來利用其所分配到的物品。反之,如果排斥私有製,則所應采取的方案是,把土地和所有生產手段均作為社會的共同財產,並按共同核算[原則]進行產業的經營。社會勞動的指揮由一位或幾位行政官擔任,可以設想,這些官員是由社會投票選出的,又必須假定,社會成員自願地服從他們。產品的分配也同樣是公共的行為。分配原則可以是完全平均,也可以按照各人的需要或功過來分配,無論采用什麼辦法都要符合社會中流行的公平觀念或政策。

這種社團的實例,規模較小的,有摩拉維亞教派的信徒、拉普(Rapp)黨徒等等。根據他們提出的從財富極不平等狀態的苦難和邪惡中解脫出來的願望,在對社會首要原則進行積極思索的所有時期,都重新提出了大規模地應用這種思想的各種方案並進行傳播。在目前這樣的年代裏,當全麵地重新考慮全部首要原則被認為是不可避免的時候;當受難階級的發言權比曆史上的任何時期都大的時候,這種思想不可能不得到更廣泛的傳播。歐洲最近的一些革命已誘發大量具有這種性質的思索,因此這種思想的各式各樣形態引起了異常的注意;這種注意看來不會減少,而相反會愈來愈多。

抨擊私有製原則的人可以分成兩類:一部分人要求生活和享樂的物質手段的分配絕對平均,另一些人認為不平等可以存在,但是它必須以某種已有的或設想的公平或整體利益原則為依據,而不象現有的很多社會不平等現象那樣隻是出於偶然。第一類人中為首者是歐文先生和他的信徒。他們也是現代最早宣揚這種思想的人。最近則有類似教義的著名鼓吹者路易·布朗和卡貝(雖然前者隻把平均分配作為向如下更高的公平標準的過渡來鼓吹,即,所有的人都應當盡其所能地進行工作,而各自取其所需)。這一經濟製度有一個獨特的名稱,即共產主義,此詞源自大陸,最近才傳入英國。社會主義一詞是英國共產主義者創造的,用以稱呼他們自己的學說,但目前在歐洲大陸,它的意義比較廣泛,不一定是指共產主義,或完全廢除私有製,而是指主張土地和生產手段不應為私人所有,應為公社或社團、或政府所有的任何思想體係。在這些體係中,知識抱負最高的兩種是聖西門主義和傅立葉主義,它們都是以其真實創始者或被認為是創始者的人名為名的。聖西門主義作為一種思想體係已不再存在,但在它公開傳播的短短幾年中已播下了幾乎所有社會主義思潮的種子,後來這些思潮在法國得到了廣泛的傳播。傅立葉主義的信徒在人數、才能和熱忱方麵尚處於旺盛時期。

"共產主義"中的所有製

不論這些不同方案可能具有什麼樣的優缺點,它們確實不能說是不能實行的。任何有理智的人都不會懷疑,一個由幾千居民組成的村社,在共有土地(其大小同現在供養上述人數所需的土地一樣)的情況下進行耕作,和靠聯合勞動和最先進的方法來生產他們所需的工業品,能夠把產量提高到足以維持舒適生活的地步;它也有辦法從該社團每個能幹活的成員身上取得實現這一目標所需數量的勞動(在必要時可以強迫他們從事勞動)。

對於財產共有和產品平均分配通常有一種反對意見,即,每個人由此會不斷地逃避他理應擔負的工作,毫無疑問,這種異議揭示了一種實際困難。但是提這種反對意見的人忘記了,在90%的社會事業據以開展的現行製度下也存在同樣的困難。這種反對意見認為,隻有人們各自靠自身的努力來獲利的勞動才是誠實而效率高的。但是,為自己的利益而工作的勞動者(從工資最低的到工資最高的),在英國全部勞動人口中所占的比例很小。從愛爾蘭收割者或磚瓦搬運工算起,直到英國高等法院法官或大臣,社會上幾乎所有的工作都是按日工資或固定薪水計酬的。工場工人在他的工作中的個人利害關係比共產主義社團的成員要少,因為他不象社團成員那樣是為一個自身是其成員的合夥組織工作。確實有人會說,雖然在大多數情況下,這些勞動者本人在他們的工作中並無個人利害關係,但是,他們是處在對其工作有利害關係的人們的監視和監督之下的,那些人指揮他們的勞動,而且自行擔任勞動的腦力部分。然而,即令這一點也遠非普遍的事實。在所有的公共事業以及很多最大和最成功的私營企業中,不僅區區勞動〔的指揮〕,而且管理和監督也都委托領薪水的職員。雖然當主人警醒和聰明時,"主人的眼睛"具有價值,但必須記住,在一個社會主義的農場或工場內,每個勞動者不是處在一個主人之下,而是處在"全社會的眼睛"之下。在有人頑固地堅持不做其應做的工作的極端情況下,這個社會也可以采取與現今社會相同的辦法,強迫他遵守社團的各種必要條件。解雇是目前唯一的糾正辦法,但如可以從事這項工作的其他勞動者不比原來的勞動者好,則這種辦法是無效的。解雇的權力隻能使雇主從他的工人那裏得到慣常的勞動量,而這種勞動也許是效率不高的。即令勞動者因懶惰或馬虎而失業,在最壞的情況下,也不會比在貧民習藝所的管教下更為受罪。如果在一種製度下,避免這種痛苦的願望可以成為勞動的充分動機,則在另一種製度下這也足夠。我們並沒有低估如果額外努力的好處全部或大部分歸勞動者所有對勞動所能起的刺激作用。但在現今的產業製度下,這種刺激在大多數情況下並不存在。即令共產主義勞動不象自耕農或自營勞動者那樣富有活力,但比同他的工作根本沒有個人利害關係的雇傭勞動者的勞動也許仍要好些。未受教育的雇傭勞動者階級玩忽職責在現今的社會狀況下是很可觀的。共產主義綱要現在已把全民必須受教育作為一項條件,並設想做到此事後,社團所有成員毫無疑問會象領薪水的中高級職員那樣勤奮地履行職責。從未想過這些職員必然會不忠於他們的職守,因為他們隻要未被解雇,無論在履行職責時如何懈怠,薪水一點也不會少拿。毫無疑問,按照一般法則,以固定的薪金作為報酬不會使任何公務員階層以最大的熱忱工作。對於共產主義勞動這樣說也是適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