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海軍的建設(1 / 2)

第一章 海軍的建設

人們習慣於把舊式海軍分成戰列艦隊、巡洋艦中隊和小艇分隊。但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人們注意到了一種由上述三種主要艦艇所組成的特混艦隊。30年以後,在核武器和電子技術的時代裏,舊時的戰列艦隊的思想已經過時了,戰列艦本身也消失了。可是,戰列艦隊的理論及其戰列艦,居然在潛艇和飛機出現以後長期存在著。至於航空母艦,它的壽命就更長了。它實際上是以戰列的形式來取代戰列艦的(雖然隻有幾年時間),隻不過它的作戰距離是幾百英裏而不是幾百碼遠,就象100年前人們對戰列艦所期待的那樣。巡洋艦在飛機出現以後還能夠生存下來--飛機本來是要取代巡洋艦的作用的。使人感到驚訝;盡管它遭到了來自空中的挑戰,但是它具有很好的彈性。回顧起來,奇怪的是,就在本世紀40年代裏,巡洋艦竟然在太平洋打過近距離平射的海戰;在遙遠的南大西洋裏,哈伍德準將指揮的巡洋艦,竟然完全憑借視力,依靠水兵們的勇氣和工作效率來進行海戰;在丹麥海峽實際上隻起偵察作用的巡洋艦,竟然是一艘排水量1萬噸,編製800人,具有重型裝備的軍艦。然而,所有這一切都是過去的事了。今天的巡洋艦,是一種威力更大的軍艦,它仍然在各大洋中被廣泛地使用著。

如果按照破壞力的大小,來衡量艦艇成就的話,那麼,潛艇是迄今為止成就最大的一種艦艇。今天,真正的潛艇是戰略彈道導彈核潛艇。它是一種可以把打擊力量伸展到敵人本土的一種最終手段。至於老式潛艇,它曾在海戰中處於支配地位達70年之久,而至今還沒有哪種艦艇能夠對付得了它,隻要在一定的海洋深度和廣度中,隻要在聲音通過海水傳播的自然規律沒有發生變化的情況下,看來潛艇還會在今後的許多年中,保持著海戰的支配地位。但是,潛艇要真正地發揮其作用,就需要友好國家的海軍給予空中和海上的保護和合作。在戰時,潛艇露出水麵是很不安全的,而在和平時期,潛艇又不適合於在海麵上執行各種各樣的任務。而這些,都是一支遠洋海軍不管是為了發揮其海上威力,還是為了對付這種威力所必不可少的。

在驅逐艦90多年的曆史中,如同戰列艦一樣,它的噸位一直是個重要的問題。因為它的噸位大,所以它取代了魚雷艇。它的航速在惡劣的海況中比魚雷艇要快得多;它的火炮也可以打擊更遠的目標。較大的噸位對驅逐艦今後的發展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它沒有較大的噸位,它是設置不了一個直升機機庫的,也不能提供足夠的艙室來安裝傳感器以及指揮、控製和通訊各種複雜的設備,然而這一切都是取得海戰勝利所必需的條件。在這些方麵,造船設計師們所遇到的問題同他們的先輩們所要解決的問題並沒有多大區別。艦上的重裝甲雖然已被良好的損管係統和看不見的電子"裝甲"所代替了。但是,軍艦設計上存在的一些問題卻仍然難以處理,重量很重的炮彈以往存放在水線以下的艙室裏,這是為了改變軍艦頭重腳輕的情況。而導彈發射架雖然較輕,艦載備用導彈也不多,但它們的位置都是在上甲板或者是靠近上甲板的地方。大量為艦上電子設備而設置的天線也都是高高地矗立在艦的中央,這就大大地提高了軍艦的重心,這種情況如同早期蒸汽艦上的帆纜一樣。

海軍的建設與其說是軍事上或是技術上的問題,不如說是經濟上的問題。一個國家的海上實力依賴於本國的工業基礎以及所執行的對外政策。100年以前,皇家海軍是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海軍,它是產生於當時英國所具有世界上規模最大、技術最先進的工業基礎之上的。當時,英國有一支技術力量雄厚的工人隊伍,有現代化的冶煉廠以及具有第一流設備的機器製造廠和造船廠。由於這一切,英國在那時開始的海軍裝備競賽中處於遙遙領先的地位,它可以迅速地提供大量的鐵殼軍艦、船用輪機、裝甲鋼板、各種武器,以及控製、通訊係統等等。可是,英國的工業技術領先地位後來卻大大地削弱了。現在我們知道,到了19世紀末期(即英國和德國在軍事上直接對抗之前),與德國和美國的工業技術相比,英國在不斷地走下坡路,而另一個新興後起強國--日本--的突然出現,也顯示出對英國這個老牌工業強國進行挑戰的跡象。但是,由於兩次世界大戰的爆發,英國的工業得到了新的恢複。因此,它工業上的緩慢衰退就被掩蓋起來了。英國的造船廠仍繼續為其自治領國家的海軍建造軍艦;這些海軍從而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和皇家海軍連成一體了。英國的船廠也為其他國家的海軍建造軍艦,現在也還是這樣。但是,英國的工業基礎在不斷地縮小,說得確切一點是從1970年左右開始的(人們也許注意到了,在本世紀30年代,英國也是由於缺乏設計人員和技術工人,而影響了它的海軍裝備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