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卷 反間計
第1章 序
【原文】疑中之疑。比之自內,不自失也。
【注釋】比之自內,不自失也:見《易經·比》。比,原意是相親相輔。
【譯文】在敵人給我方布置的疑陣中再反設一層疑陣。如果利用敵人內部的策應去爭取勝利,那麼我方就不會遭受損失。
【計名出處】此計出自孫子《用間》篇:"反間者,因其敵間而用之。"又有"用間有五,有鄉間、有內間、有反間、有死間、有生間。五間俱起,莫知其道,是謂神紀,人君之實也。鄉間者,因鄉人而用之。內間者,同其官人而用之。反間者,固其敵間而用之。......
【計名闡釋】
反間計,原文的大意是說:在疑陣中再布疑陣,使敵內部自生矛盾,我方就可萬無一失。說得更通俗一些,就是巧妙地利用敵人的間諜反過來為我所用。在戰爭中,雙方使用間諜,是十分常見的。《孫子兵法》就特別強調間諜的作用,認為將帥打仗必須事先了解敵方的情況。要準確掌握敵方的情況,不可靠鬼神,不可靠經驗,"必取於人,知敵之情者也。"這裏的"人",就是間諜。《孫子兵法》專門有一篇《用間篇》,指出有五種間諜。利用敵方內部的普通人作間諜,叫因間;收買敵方官吏作間諜,叫內間;收買或利用敵方派來的間諜為我所用,叫反間;故意製造和泄露假情況給敵方間諜,叫死間;派人去敵方偵察,再回來報告情況,叫生間。唐代杜牧解釋反間計特別清楚,他說:"敵有間來窺我,我必先知之,或厚賂誘之,反為我用;或佯為不覺,示以偽情而縱之,則敵人之間,反為我用也。"
三國時期,赤壁大戰前夕,周瑜巧用反間計殺了精通水戰的叛將蔡瑁、張允,就是個有名例子。
曹操率領號稱的八十三萬大軍,準備渡過長江,占據南方。當時,孫劉聯合抗曹,但兵力比曹軍要少得多。
曹操的隊伍都由北方士兵組成,善於馬戰,可不善於水戰。正好有兩個精通水戰的降將蔡瑁、張允可以為曹操訓練水軍。曹操把這兩個人當作寶貝,優待有加。一次東吳主帥周瑜見對岸曹軍在水中擺陣,井井有條,十分在行,心中大驚。他想一定要除掉這兩個心腹大患。
曹操一貫愛才,他知道周瑜年輕有為,是個軍事奇才,很想拉攏他。曹營謀士蔣幹自稱與周瑜曾是同窗好友,願意過江勸降。曹操當即讓蔣幹過江說服周瑜。
周瑜見蔣幹過江,一個反間計就已經醞釀成熟了。他熱情款待蔣幹,但規定隻敘友情,不談軍事,堵住了蔣幹的嘴巴。
周瑜佯裝大醉,邀蔣幹共眠。蔣幹難以入睡,看到了周瑜預備下的假信,認為蔡瑁、張允要與周瑜裏應外合。他趕快找機會回曹營,讓曹操看了那封偽信。曹操大怒,殺了蔡瑁、張允。等他冷靜下來,才知中了周瑜反間之計,但已無可奈何了。
【講解】"反間計"是間諜戰中的一種謀略,指的是利用敵方內部的間諜為我方所用,反而去刺探敵方的情報,從而使自己不受損失,爭取主動的思想。行"反間計"的辦法千變萬化,關鍵在於:用厚禮重賄收買敵方間諜,為我所用;或裝瘋賣傻,故意供給對方假的情報,使之間接為我服務。
此計包含兩方麵的內容,一是使用敵間,二是分化離間。
〔古計今用例說〕
第2章 反間計與經商謀略
"反間計"通俗一點說,就是"將計就計",此計常用於間諜戰中,在軍事上,兵家曆來極其重視對敵方情報的收集,就是如今在國與國之間,也有大量的間諜人員的相互滲透。
"反間計"作為一種使用間諜的計謀,在商業競爭中,多用於商業情報的獲取。獲取商業情報可以用間諜手段,也可以用正麵公開的手段,企業經營者在成功的商業情報戰中,應做到"你摸我的底你摸不著,我摸你的底你不知道。"
企業的技術,產品配方、生產工藝、企業獨特的貿易網,商業談判中的價格及相關因素等,都有可能成為間諜分子的目標。在不違背正當競爭的前提下,企業經營者同樣可以去獲取自己需要的各種情報和信息,為我所用。
1.發生在矽穀的反間戰
"矽穀"位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北部,介於帕羅阿圖和聖克拉拉之間。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興起的電子計算機革命,為矽穀帶來了勃勃生機。
從此,這裏不僅成了聞名於世的"電子革命中心","半導體工業王國"和"美國工業化末來的幻想和縮影",而且也被許多國家的工業間諜當成施展拳腳的最佳場所。
可以說,在這裏每時每刻都在進行著你爭我奪的間諜大戰。
為了防止各種間諜從矽穀獵取高新技術,美國各反間諜機構近年來紛紛向矽穀派駐精兵強將,建立反間諜機構。
據美國司法部官員透露,早在1982年,美國政府就在矽穀建立一個防止技術外流的特別小組,這個小組由中央情報局和聯邦調查局的一流偵探組成。
美國國防部調查局也向矽穀派出了大批特工,該局每年還向矽穀的廠商散發數十萬份保密規定。
美國海關人員則經常喬裝改扮成商人,同矽穀的同精尖技術公司以做生意為幌子,暗訪偷運技術的情況。
與此同時,美國反間諜機構還加強了矽穀外圍各口岸的防線,許多特工在舊金山港灣、洛杉磯機場和長灘一帶日夜奔波。
有一次,他們根據一封匿名信,得悉"固保發展公司"的老板,德國人布魯克豪森是專門從矽穀竊取高新技術的老手。於是,反間諜人員便開始調查跟蹤。當該公司把裝有高壓氧化係統的貨箱從矽穀發往洛杉磯後,海關人員悄悄地打開了貨箱,發現裏麵裝的不是"鍋爐",而是高級技術設備。
為了順藤摸瓜又不致暴露,反間諜人員把高壓氧化係統取了出來,用沙子裝滿貨箱,然後把箱子原模原樣地封起來。隨著這批貨物的多次轉手,美國反間諜機構終於基本摸清了布魯克豪森工業間諜網的情況。
於是,他們立即查封了布魯克豪森等人在加州的所有辦公室。隨後又會同德國有關機構,搜查了布魯克豪森在波恩、杜塞爾多夫和慕尼黑等地的公司。反間戰取得了成功。
2.豐田公司歡迎傻瓜
日本豐田公司一位主管曾經說過:"本公司每年有40萬件改善提案,而美國汽車公司隻有6萬件而已,這個差別便造就了車的品質差異。"
另外一位日本企業經營者又對上述論點作了補充,他說:"我們不歡迎能言善道的人,這種人經常會提出"這個做不到","做了也是白費的",他們的聰明往往表現在找尋借口推辭。反之,處世老實的"傻瓜",才會埋頭苦幹,提出改善提案,我們的企業需要這樣的"傻瓜"。
事實上,目前日本許多企業都認為:任何"荒誕"的提案,都是值得考慮的,不管提案的大小好壞,隻要設計者是動過腦子的,都要給一些獎金予以獎勵。隻有這樣,才能鼓勵企業各級人員從一成不變的操作中解脫出來,而主動地開發自己的腦力資源。有一份報刊在論述這個問題時寫道:愛迪生在發明電燈時,為了尋找能發光的材料,曾經考慮了數千萬種材料,連竹子也沒有放過。當時曾有多少人譏諷愛迪生是傻瓜。因此應當呼喚;請容忍傻瓜的存在,鼓勵他們去進行發明創造。
有一位對日本企業素有研究的專家著重指出:日本的經濟奇跡部分可將功歸於企業的提案獎勵製度,以及政府專利製度的完善。它刺激了國民的創造欲望。因此,積極運用提案獎勵製度比造就更多的理工博士作用更大。
豐田公司運用反間計激勵企業各級人員開動腦筋,為公司做出更大的貢獻。
3.運用反間計獲得情報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美日之間展開了一場曠日持久的、沒有硝煙的經濟情報戰。日本不惜花費巨資和人力、物力,通過各種渠道,用各種手段搜集情報,其觸角幾乎伸進美國經濟界的各行各業。
1948年,美國為加快飛機葉片的加工速度,提出了數控機床的設想。麻省理工學院受空軍委托進行設計研製,防備十分森嚴。
1952年,這一消息還是泄露出去並傳到日本。日本人千方百計想弄到有關情報,摸清數控機床的奧秘,便多渠道地開展了間諜活動。
後來,他們收買了麻省理工學院的一個學生搜集情報,從"內線"弄到一本數控機床說明書,由此掌握了全部技術情報細節,甚至還發現了美國設計中的缺點。
於是,日本開始研究自己的數控機床,還製成了一台電子計算機,4部數控裝置同時控製7台"數控機床",從研製到投產僅用6個月的時間。
這一"反間計"的成功,使日本機床工業跨入了一個新的階段。
4.IBM公司計用上計,對手墜入圈套
六七十年代,美國國際商用機器公司,即IBM公司,一直壟斷著國際商用電子計算機市場。日本通產省大聲疾呼,要在半導體電子計算機領域趕上和超過美國。
然而,要與美國IBM公司競爭,並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若想縮短時間,必須事先通過某種手段獲得美國新機種行情。
於是,日立公司通過商業間諜活動,搞到IBM公司新一代308X計算機絕密設計資料27冊中的10冊,這套材料具有很重要的價值,是1980年11月,同其內部的一名職員萊孟德·卡戴特拿出來的。
為把餘下的17冊資料也搞到手,日立公司繼續采取行動。其高級工程師林賢治向與日立公司有業務往來的馬克斯維爾·佩利發了一份電報,要求佩利設法搞到其餘17冊資料。
佩利曾在IBM公司工作21年,辭職前曾任IBM公司先進電子計算機係統實驗室主任。接到電報後,意識到IBM公司與他自身的關係,便將此事告訴了IBM公司。
負責IBM安全保衛工作的查理·卡拉漢為查清事實,抓住日立公司從事商業間諜的證據,要求佩利幫忙,接近日立方麵的林賢治,佩利同意充當雙重間諜。
為徹底追究盜竊犯的責任,聯邦調查局采取了誘捕的方法,他們聲稱,美方公司有兩個領導幹部將退休,通過這兩個人,什麼絕密的硬件、軟件、手冊等統統能夠搞到手,日立想得到的東西,他倆都能搞到。而日立方麵卻不知這是誘捕之計,終於落進了陷阱。
1982年6月,聯邦凋查局人員逮捕了日立派去拿情報的職員。日立被抓到證據,遭到了起訴。在日、美兩國政府積極參與下,1983年3月,舊金山法院判處日立公司林賢治1萬美元罰款,緩刑5年。參與此案的大西勇夫被罰款4千美元,緩刑2年,並交還其盜竊的全部資料。
自本世紀60年代到70年代,美國國際商用機器公司即IBM公司,一直控製著商用電子計算機的國際市場。麵對這種局勢,日本有人曾大聲疾呼,要求日本在半導體電子計算機領域趕上和超過美國。但是,日本電子計算機廠家覺得,與美國一些公司競爭並不是輕而易舉的事。
日本的一些企業家動了腦筋,一番苦思後,他們覺得,如果能夠事先通過某種手段弄到IBM公司的新機種資料的話,這樣,就可以大大縮短趕上和超過美國的時間。於是,日本的一些商業間諜開始了緊張的活動。
1980年11月,日本公司通過商業間諜,從IBM公司一個名叫萊孟德·卡戴特的職員那裏,弄到了該公司新一代380X計算機絕密設計資料。這是一套具有重要價值的資料,一共27冊。然而,這一次日本公司隻弄到了10冊。為了搞到另外的17冊,日本公司繼續采取行動:由日本公司高級工程師林賢治出麵,向與日本公司有業務往來的馬克斯維爾·佩利發去一份電報,懇請佩利設法搞到其餘的17冊資料。
佩利曾經在IBM公司工作了23年,辭職前曾擔任公司先進電子計算機係統實驗室主任。他深知新機種資料的價值,因此,當他接到日本公司的電報後,立即將此事告訴了IBM公司。負責公司安全保衛工作的查理·卡拉漢普在美同聯邦調查局任過職,他聽了佩利的敘說後,決定將計就計,以間諜來反間諜。他讓佩利充當雙重間諜的角色,主動接近日本公司的林賢治,摸摸情況,掌握日本公司的證據。同時,在聯邦調查局的參與下,還謀劃了誘捕的方法:由IBM公司宣布,有兩名接觸絕密硬件、軟件等技術的高級職員即將退休,誘使日本公司向這兩名職員弄資料。
果然,日本公司上了鉤。1982年6月,聯邦調查局逮捕了日本公司前去拿情報資料的職員。日立公司竊取IBM公司情報的證據被抓到,遭到了起訴。1983年3月,舊金山法院判處日本公司1萬美元的罰款,緩刑5年;參與此案的大西勇夫被罰款4千美元,緩刑2年,並追回了竊取的全部資料。
日本公司以間諜計竊取新機種資料,而IBM公司卻用反間計,結果使日本公司以慘敗告終,足見得IBM公司計高一籌,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的謀略,就是在對對手的謀略有了充分的認識和了解的基礎上,然後佯順其意,在對手的計上用計,使對手墜入圈套,這是此謀略的核心之處。
5.奇物的餐館
"晚上好!"梅特·佩裏·貝利滿麵笑容,拿著一張菜單迎候顧客,這張菜單幾乎與他和她的一些同事的身高一般長。
他在馬尼拉一家美國老板吉姆·特納開辦的"霍比特"餐館工作。他本人身材不高,隻有3英尺7英寸(約合1.09米),他已經習慣於別人譏笑他比人矮一大截的說法,他也聽慣了顧客尋他開心的話:"你少找了我零錢,我又吃虧了。"
這家餐館的男女侍者們的身高都不過是在2.2英尺和4.4英尺之間(即67厘米到134厘米之間),老板特納這種以株儒招徐顧客的生意經,自餐館1975年開張以來一直使顧客盈門。
這個國家的一些大名人,經常到此消遣,聽一些優美的小夜曲。餐館菜單開列的佳肴包羅了墨西哥、美同、西班牙、菲律賓和愛爾蘭等地的世界名菜。
光顧此店的顧客們常為這樣一個議題發生爭議:"這家餐館的食物雖說可口,可是用侏儒招徠生意的做法可取嗎?"為了方便辯論,該店為爭執者們提供了一個"吵鬧門廊"。
1975年特納想開辦一家餐館,一位誅儒朋友向他提出了"霍比特"餐館的建議,很快他就在馬尼拉發現了一個"小人"群體,他們都樂意當一名餐館招待員,有一份工作做。
特納對人說,餐館有一種家庭氣氛。株儒職員的住所設在餐館後麵,裏麵的每件家具用品都比常規縮小了尺寸規格,以便這裏的小職員能像常人一樣生活和工作。
特納承認,餐館剛開張時的確一下子就把顧客給吸引來了。但是他又說:"你不可能專門花費整個晚上的時間到這裏來觀賞株儒職員。如果沒有可口的飯菜和動聽的音樂,人們是不可能經常到這來消遣的。"
佩裏·貝利說:"顧客們很快就發現我們雖然個子小,但也像常人一樣有思想和感情。當顧客第一次光顧餐館走後,我相信,大多數的顧客是把我們當做普通人並從事普通的職業來看待的。"
當然,餐館目前還存在著一些實際問題。例如,它還無法指望啤酒廠能生產出一種適合這些小人手拿的啤酒瓶子。
特納經營餐館的奇特手段早就使他發了家。這家馬尼拉餐館一年的收入是20萬美元。
它早些時候的盈利業績還鼓勵了普爾特·加用拉後起仿效,於1979年開辦了一家海灘賓館。
令人滿意的是,這些"小人"提供的服務還未曾讓人感到有何麻煩。隻是有兩個孕婦例外。她們有些迷信,認為婦女在懷孕期間見到侏儒是不吉利的。因而,還未等小職員們弄清她們用膳的意圖便奪路而逃了。
餐館還未遇到其他麻煩。特納說,這是因為搗亂者害怕會受到這些小職員們的懲治。
一次,一位衣著不整的顧客辱罵了小職員而被趕出餐館。出餐館後,他繼續怒罵,一位忍無可忍的小職員上前照他腿上狠狠一擊,將他打倒在地,接著店裏小職員們蜂擁而上,將他教訓了一頓。
那位顧客沒敢報複。他現在雖常來餐館消遣,卻不敢有抱怨之聲。正像人們說的那樣:"有誰願意醉醺醺地跑到警察那裏,說自己曾被一群小株儒給揍了一頓?"
侏儒餐館運用反間計,招攬顧客,從中謀利。
6.名片也要作廣告宣傳
"金利來領帶,男人的世界",這句廣告詞,早已響徹港台東南亞及大陸各地。"金利來"的創始人曾憲梓亦成為揚名世界的"領帶大王"。曾憲樟堪稱華人創世界名牌的典範。
領帶是男士們必備的裝飾品。男士穿上西裝,係上領帶,便會更具魁力,領帶為男士們的服飾增添了動感與活力。上班、參加灑會,或出入某些隆重的場合,係上一條得體的領帶,更給人以彬彬有禮而又風度翩翩之感。一提起領帶,人們就會想起"金利來"。擁有一條"金利來"領帶,是男人的自豪。
國際領帶市場曆來由法國、意大利壟斷。"金利來"的出現打破了這種壟斷。"金利來"領帶以其質地優良、款式美觀。品種繁多的優勢享譽歐、美、澳各洲,行銷世界四十多個國家和地區,每年能推出兩萬多個新花色,雄踞亞洲市場。據說,美國前總統尼克鬆第一次訪華前選擇領帶,結果看中了"金利來"。如今,"金利來"已風靡全球,其創始人曾憲梓也獲得了"領帶大王"的美譽。
名牌產品商標的製作有很大的技巧。"金利來"商標就是曾憲梓的得意傑作。"金利來"英文是Goldlion,即金獅之意。但在粵語中"金獅"與"金輸"諧音,曾憲梓就將其中的"lion"用"利來"來套音,遂成"金利來"這個吉利又順口的商標名。
"金利來"領帶以款式新穎和手工精細著稱。在香港的二十多家大百貨公司直接經銷,代銷點遍布港九新界各地,歐美各地及日本、澳洲、東南亞,中國商家也紛紛向其訂貨或委托加工製造,各界名流中以佩戴"金利來"領帶為榮者不乏其人。
曾憲梓重名牌、創名牌,有一套獨到的經營之術,很值得借鑒。
曾憲梓先生更令人佩服的是不僅懂得創名牌之道,還十分注意保護名牌。在定價上,曾憲梓堅持高價策略,以顯示質優名貴,在香港,擺地攤的領帶每條隻賣十幾、二十多港元,"金利來"每條上百港元,在精品店中,能賣到二三百港元,在大陸,前些年領帶隻有二至五元人民幣時,"金利來"領帶都賣100元以上人民幣。曾憲梓千方百計地維護"金利來"的名牌形象,不因一時資金拮據便降價或打折扣出售,自貶身價。在同一個國家或地區內。"金利來"領帶堅持價格統一,避免自己打自己而影響顧客的購買心理。
1974年世界經濟危機中,曾憲梓成功地應用了"反彈琵琶"一術,使"金利來"在逆境中得到發展。"反彈"取勝,指經營者不循常規,反向求異,以異求稀,以衡取勝。當時,許多廠家都采用大降價的手法將領帶脫手,麵臨困境的曾憲梓仍堅持高價策略,提高領帶的質量和價格,雖然因此減少了銷售量,但提高了"金利來"的身價,保持了貴族的身份,經濟危機過後,"金利來"理所當然地成了獨占鼇頭的名牌貨,大張發展之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