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科技之光在閃爍 第7章 治理洪水
傳說夏代以前,人們還生存在原始部落,當時有三代領袖,即我們常說的堯、舜、禹。
當禹襲了舜的天位,做部落領袖的時候,夜間,天上有5顆大星出現,並像珠子一樣連成一串,禹感到這是不祥之兆,便召來一些長者,斷定凶吉。
長者們仔仔細細地觀察了5天晚上,那五顆大星的尾巴向東移了移,便立即告訴禹:"北極之外,是一片汪洋,那裏水浪滔天,太陽被汪洋整整泡了50年才得以重見天日。現在,五顆星的頭在北、尾東移,這說明北極漫天大水已被大魚和巨龍攪翻了,海水要漫起,五嶽三山可能要受滅頂之災。"
另一位長者接著說道:"王還是早作準備,大洪水就要到了。"
其實,禹心裏早知,洪水將至。因為從堯在位時,洪水已經漫天遍野,給人們造成了巨大災難。堯令鯀去領導治水,鯀便去偷天帝的土來堵埋洪水,哪知洪水是越堵越厲害,一直治了9年水也未成功。
鯀在羽淵這個地方,聽到堯傳來處死他的命令,便一頭紮進水裏,再也沒有上來。堯又令鯀的兒子禹繼續領導治水。
禹吸取了父親的經驗,不在"堵",而是"疏",就是挖大溝,鑿通山川,讓水順著這些溝洞流出去。
但要想把這洪水"疏導"走,必須鑿通龍門關,要鑿通龍門關,必須從幾百裏外的積石山開始。於是,禹親自視察地形,終於弄清了地形。
禹便帶領民工開鑿龍門關,禹在叢山峻嶺中領著人們一幹就是13年。他發誓:不鑿通龍門關,誓不罷休。
這期間,他腿上的汗毛被磨光了,腳上長出厚厚的繭,有三次路過自己的家門,都顧不得回家去看一眼。在曆史上留下了"三過家門而不入"的美名。
經過13年的努力奮鬥,他終於讓黃河水流入海,把水利工程從陝西一帶一直建設到浙江,為人類樹立了不向自然力屈服,合理運用自然規律進行奮鬥,使人類在自然力威脅下順利生存和發展下去的榜樣。
到了公元3000年前的商代,人們用詩歌來讚頌禹的功績:"大水向東流,這都是禹的功績。""當茫茫的洪水鋪天而來時,是禹治理了它才露出了地麵的土壤。"
後人無限感激和懷念禹,便在浙江紹興會稽山下建了紀念他的廟。禹廟旁邊有條石船,一丈多長,相傳是禹乘坐的。廟中還有鐵製的鞋底,相傳是禹穿的。
大禹治水從科學角度上看,他是有史記載的人類第一次同洪水搏鬥,以維護人類的生存環境和條件的人,也是人類第一次化水害為水利,運用自然規律治水的人。
雖然我們已經無法考證鯀和禹傳說的確切性,或者說就是一個傳說,但是,這些傳說足以證明,從遠古時代,我們的祖先已經開始興建自己的水利設施了。
無論是從科學角度,還是從傳說的角度,都可以說明原始社會人已經有自己的信仰,而這些信仰就是最樸素的勞動思想和勸人為善的良好崇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