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用個人魅力去征服別人(1 / 3)

第1章 用個人魅力去征服別人

魅力,就是在稟賦、知識和閱曆等因素的基礎上形成的人的素質,通過與他人在身體上、情感上以及理智上的交流而表現出來的影響力。魅力,將以迷人的風采和神奇的魔力幫助你征服人心。

一、謙和為美

"人心好勝,我以勝應必敗。人情好謙,我以謙處自勝。"

有一個人壽保險公司的推銷員,曾經多次向一位客戶推銷保險,但任憑他磨破了嘴皮,跑爛了皮鞋,客戶就是不買他的賬。但就在最近,他聽說那位客戶投保了另一家保險公司,而且數額不小。推銷員百思不得其解。這是為什麼呢?原來在他第一次向客戶推銷不成時,他臨離開時說了一句表示決心的話:"我將來一定會說服你的。"而那位客戶也回敬了一句:"不,你做不到--毫無希望!"推銷員就這樣失去了一筆大生意。

如果這位推銷員早知道中國古人說的道理的話,他就可能不會犯這個錯誤了。明人陸紹珩說:人心都是好勝的,我也以好勝之心應對對方,事情非失敗不可。人情都是喜歡對方謙和的,我以謙和的態度對待別人,就能把事情處理好。

無論是推銷商品,還是說服人做某事,我們都要記著這個原則。我們要讓別人同意自己,就要考慮到對方和我們一樣,有好勝的願望,有受到尊重的需求,有需要顧全的臉麵。我們如果不考慮到這些,即便我們的用心是好的--那位推銷員的確是認為買保險對客戶有益--也可能不但把事情辦砸,還得罪了對方。

有一個汽車推銷員,很少能成功地賣出汽車。他很喜歡和人爭執。如果一位未來的買主對他出售的汽車說三道四的話,他就會惱怒地截住對方的話頭,與對方辯論。每次他都能把對方駁得啞口無言,但同時,他也沒有賣給對方一點東西。

卡耐基說:你不能辯論得勝。因為如果你失敗,你就失敗了;如果你得勝,你還是失敗的。為什麼?你將他的理由擊得漏洞百出,你覺得很好,他則覺得自尊受到了傷害,他要反對你的勝利。卡耐基的結論是:天下隻有一種方法能得到辯論的最大利益,那就是避免辯論!

上麵說的那位汽車推銷員叫亞哈亞,他搞不懂自己為什麼不成功。他來找卡耐基。卡耐基教給他的辦法就是:拘謹不要講話,並避免口頭衝突。

如今亞哈亞是紐約白色汽車公司的推銷明星。他介紹自己現在的做法是:"假如我走進一個買主的辦公室,他說:'什麼?白色汽車?你自送我我都不要。我要買某牌的卡車。'我說:'老兄,請你聽我講,某牌是一種好卡車,如果你買某牌的,你是不會錯的。某牌為一家可靠公司所製造,售賣的人也很好。'於是他就沒有話說了。沒有爭辯的餘地。然後我們離開某牌的話題,我開始講白色卡車的優點。"

富蘭克林說:如果你辯論、爭強、反對,你或許有時獲得勝利,但這勝利是空洞的,因為你永不能得到對方的好感了。

你要讓對方同意你,你就要謙和。千萬不要一上來就宣稱:"我要證明什麼什麼給你看。"那等於是說:"我比你聰明,我要讓你改變想法。"

詩人波普說:"你在教人的時候,要好像若無其事一樣。事情要不知不覺地提出來,好像被人遺忘一樣。"

伽利略說:"你不能教人什麼,你隻能幫助他們去發現。"

一位爵士告訴兒子:"要比別人聰明,但不要讓他們知道。"

你要促成別人的意見同你一致嗎?下麵是卡耐基總結的十二項原則,有些我們從上麵的故事裏已經見到,有些我們還可以細細玩味:

第一項原則:得到辯論最大利益的惟一方法,就是避免辯論。

第二項原則:對別人的意見要表示尊重。千萬別說:"你錯了。"

第三項原則:如果你錯了,迅速而真誠地承認。

第四項原則:以友善的方式開始。

第五項原則;要立刻讓別人說:"是的,是的。"(這是蘇格拉底的方法,他問些對方同意的問題,讓對方不斷地回答"是",等到對方覺察到時,你們已經得到一致的肯定結論了。)

第六項原則:使對方多說話。

第七項原則:讓別人覺得那是他們的主意。

第八項原則:真誠地盡力從對方的觀點看問題。

第九項原則:同情於對方的意念及欲望。

第十項原則:訴諸高尚的動機。(一位先生發現報上登了一幅他的照片,他便寫了一封信給報紙。他沒有說"請別再刊登那張照片,因為我不喜歡",而是說"因為我母親不喜歡"。)

第十一項原則:使你的意念戲劇化。(這是表演的時代。為增加說服力,有時需要表演。如用汽車碾過床墊,以證明它的質量。)

第十二項原則:提出一個挑戰。(這特別是針對那些有精神的人、有血氣的人,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激將法")

二、自我的影響力

你是希望過著自己主宰一切的人生,還是喜歡過著由他人左右一切的人生呢?

"自我認識"是了解他人的欲望與行動最有效的方法。如果你能夠正確地認識自我的欲望、動機與情感,並由此推己及人,你便能夠了解他人的欲望、動機與情感。隻要你具有洞察自我的能力,你就可以這麼想:"既然我對這件事會有這樣的反應,我相信對方也一定是如此。"

例如,你的麵前有一盤很好吃的蛋糕,你很想吃。這時你也可以推論,坐在你身旁的那個人同樣也想吃那塊蛋糕,於是你就分一半給他。我相信他在高興之餘,一定也會因被你猜中了心事而對你由衷的佩服。

毫無疑問,快樂人生的關鍵在於整個人生究竟有幾分是你自己選擇出來的。隻要我們放遠眼光,便可以看到,讓他人左右你的一生,對你的人生追求有多大消極影響。

不要浪費時間與精力去理會他人對你的責難與意見。你不妨這樣想:如果我不在場,他就不會責備我,這次隻是讓我偶然碰上了。在這種超然處之的觀念影響下,你就可以繼續向著自己的目標前進。其次,拒絕使自己的決心、信心與情緒被別人操縱,你的感覺與感情不但屬於你個人,同時也隻有你可以去左右,隻要你保留著控製那本屬於我的觀點,並加以發揮,也就足夠了。

當你被別人詢問並回答問題時,你不要用社會一般的常識來告訴人家應該怎麼做,而應該用"如果我遇到這個問題,我會怎麼做"的態度去回答。

走進一間坐滿了人的房間時,你不必像一般人的習慣一樣,帶著微笑的表情走進去。如果你那一天心情很好,你當然可以笑嘻嘻地走進房間,與熟識的人打諢說笑一番,但倘若那一天你心情惡劣,那你也不必強迫自己帶著笑容,你盡可以板起一張苦瓜臉,讓人家一看就知道你有心事,而且無意掩飾自己的心情。如此一來,在座的許多人反而會被你吸引住,因為至少你透過這種真誠吸引了他人,從而也就產生了你對群體的影響力。

美國的大思想家愛迪生的言論影響著數以萬計的美國人。他曾說過:"我要做的事,並非是他人所想要做的事,而是我自己本身所關心的一切事情。這項原則可以幫助你區別出偉大與卑微;如果你想要找一個人,這個人比自己更清楚所應該做的事,那就必須根據這原則......偉人同樣也是生活在群眾之中,不過,他是能夠享受孤立與自由的人。"

愛迪生之所以能成為偉大的思想家,是因為他具有擇善固執的秉性,而此種秉性正是他的獨特觀點引發出的。

"自我影響力,是世界上最大的影響力",這就是你現在要立刻操縱自己,下定決心的理由。

也曾經有一個人,常對別人說:"我相信我有極強的判斷力,也常有極好的構想與意見,但是我不知道如何去發揮,往往平白無故地放棄了實現自己理想的機會,而是依據別人的理想或意見去做,結果發現別人的意見反而是錯誤的。當然,此時後悔也來不及了。如果是我自己的構想或判斷錯誤,自己當然是難辭其咎,但現在我是因為跟在別人麵前走,而導致的錯誤,這實在是不可原諒的,也是愚蠢至極的事。所以我現在下定決心,以後絕不再盲目地跟從別人,但是,我應該如何重新開始起步呢?"

類似這樣的經曆恐怕不是他一個人才有的,現實生活中,的確有相當一部分人也有著同樣的煩惱。

如何解決呢?請看專家與他的一段對話:

"答案不是已經出來了嗎?正如你所說的,向著自己的構想與判斷去做,就可以了。"

"我的意思是應該如何著手呢?"

"在公司裏,如果有人提出某項建議時,你必須先自問:'他認為如此可以行得通,而如果換成是我,我會怎麼做呢?'此時你要真正著手,規律地思索自己的方案,倘若你的方案正好與對方對立時,你可以把你的意見告訴他,他一定會毫不猶豫地提出他的意見來反駁你;在交換意見之中,你們便可以找出一個真正可行的辦法。這個辦法你試試看,我相信一定會有效果的。"

"我也相信如此可以操縱自我了,我會試著養成自己問自己'怎麼做'的習慣的。"

"這種方法的要點,就是從一般社會的意見中,找出你的自我意識,你會發現你可以完成現在十倍以上的工作,而且你也可以由其中得到證明,證明你比你自己所想像的還要聰明,還要機敏得多。"

"自我影響力才是最大的影響力",當你發現這項真理的那一天,也就是你燦爛人生開始的那一天。

永遠不要忘記這句話:"你可以懷疑他人,但絕不能懷疑自己。"美國好萊塢的一位製片商曾經說過,現在敢於暴露自己缺點的人實在太少了,一般人甚至不敢承認自己的錯誤與失敗,唯恐如果不能表現得十全十美,你就會輕視他們,其實我對於有勇氣承認自己缺點的人,評價很高,我也樂於與這樣的演員見麵,我相信他或她可以憑自己的力量出人頭地的。

的確,能夠承認自己缺點或過錯的人,容易使人產生好感,但能改正錯誤的人,則更令人佩服,因為它需要很大的力量才能做到。"自我改正力"的最大優點在於你自己就能改正自己的錯誤,不必假手他人,這樣可以保持自我的獨立性。

一般人一旦遇到需要改正的事情時,往往會表現出兩種態度,一是被事情外在的感情因素所困擾--遺憾的是多數人都是如此--因而喪失正確的判斷力與采取適當行為的能力。嫉妒、自憐等最無益的感情,會產生相當大的壓力,壓迫著整件事與被事情卷人的人,使他無法采取對自己最有利的行動。二是產生無比的勇氣--堅強地麵對問題,並解決問題。

你所能采取的最聰明的行動之一,就是第二種情況,換句話說,就是培養自我的"改變意識",這也是極簡單易行的方法。首先,你必須確立自己內心的改正誠意與熱情,並且要有改正欲望,絕對禁止自己逃避錯誤,或說些敷衍塞責的話,將"改過"做為自己唯一的目的,而且下定決心不達目的絕不罷休,如此一來,其他一切事都屬於次要問題,而你的腦中也不會再有其他雜念了。

樂觀的個性就是有力量的個性的一個必要條件。前麵已經說過,人總是在擔心未來,後悔過去,並且煩惱著自己的經濟狀況、子女的教養問題、自己的社會地位等等。因此,人往往是憂慮煩惱的時候多,而快樂的時候少。在此情形下,當然希望遇到能使自己快樂的人。退一步來說,能遇到不會加重自己負擔的人,他就會心甘情願地為他付出一切。他們所希望的是對方即使有強大力量,但此力量卻不足以威脅到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