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用自信征服別人(1 / 3)

第7章 用自信征服別人

為什麼有些人預先想好的話一旦到特定的場合就顛三倒四、語無倫次起來?心理學家說,這與人說話時的心態有關。要想為自己塑造良好的說話形象和風格,必須調整好自己的心態。

還有,生活中經常見到有些人說話時拉著老臉,麵部表情緊繃繃的,甚而有時陰部和冷峻得讓人感到很不愉快,以至使說話氣氛越來越糟糕,越來越被動,這當然也與心態有關。社會活動家告訴我們,整理表情比整理儀容更重要。一個人的說話形象和說話風格的好壞,與這個人說話時的表情也有很大關係。

一個人在社會交往和與人辦事時心理健康、心態正常,說話時的思維狀態就會清晰明朗,邏輯上不會出現混亂,情緒上就會不急不躁,不卑不亢,表情上也會自然得體,甚至還能做到麵帶微笑,這樣與人說話,神色就好,形象就高,氣氛也容易活躍起來。在活躍的氣氛中說話,不但更便於與人溝通.也更容易收到良好的說話效果。

所以,一個人要想塑造良好的說話形象和說話風格,就必須學會整理心態和表情。

一、說話別自卑

自信心是每個人重要的精神支柱,是成功的先導;而自卑感則會讓你喪失勇氣,丟掉成功的緣分,與幸福和快樂失之交臂。

有自卑心理的人主要表現在他自己覺得太軟弱,感到自己樣樣不如別人,他寧願去安逸的環境裏尋求庇護,也不想在攀登的階梯上把自己燃燒得更旺盛,鍛煉得更有能力。因此他們的自卑感越來越強,甚至會成為生活中的一股暗流。在這種情況下,活一百歲也不會有什麼作為。

自卑感束縛了人們的手腳,使自己受到別人的控製。不能自己去戰勝貧窮、悲哀和失敗。甚至不能與其他人平等地說話,平等地交流,有時話一到嘴邊,舌頭就打卷,心靈就打顫,聲音就小氣,這樣的人怎麼還會有什麼良好的說話形象和說話風格可言呢?

如果,你想改變自卑狀況,想變得談笑風生、自信樂觀,就必須克服自卑心理,剔除社會等級觀念,把自己放在同別人平等的地位上與別人談話和交流。

交流,是一種快樂

自卑的心理,有時與家庭環境的影響有關係。家庭的偏愛和社會的等級觀念是製造自卑心理的加工廠。自卑的人難以勇敢地與外界交流,易形成膽怯和不敢見世麵的性格傾向。

陳小莉從小學一年級開始,學習成績隻是勉強及格。她偏偏又出身於高知家庭,父母幾乎難以接受這種現實,經常說她沒出息。而父親對弟弟卻寵愛有加,有一些重男輕女思想。陳小莉的心裏有雙重自卑感:學業及性別。父母對她說什麼,她沒什麼反應;有時,認真地問她什麼,她也隻是點頭、搖頭之類的交流。她在同學麵前,默默無聲。有一個同學戲稱她是"啞巴",她有些生氣,但她還是以沉默來抗衡。

有一次作文課,老師表揚了她的作文生動感人。老師課後對她說:"你很聰明,為什麼總是憂鬱?"她向老師說了自己的心理。老師說:"你是一個聰明的孩子,我相信你會有更大的進步,要自信,痛苦的時候要多與人交流,交流之後,就會得到理解和關心,就會感受到生活的多姿多彩。"她覺得向老師傾訴一番之後,的確是輕鬆、順暢了許多。老師說她的聲音很好聽,不說話太浪費資源了。

她與同學、父母交流多了之後,發現自己的學業長進了,生活也快樂了。大家也很樂意與她說話,她徹底地告別膽怯,變得自信和風趣起來。

說話不難

有些人覺得自己不會說話,也不知道說什麼話。說話是最直接的一種溝通方式,沒話可說,有話不知怎麼說,會影響人與人之間的交往以及在社會上立足的形象。其實,每個人都能說出生命中的精彩。

馬向東是一個自認為不善言辭的人,他對此很自卑。他看到別人談吐不凡、詼諧風趣,見什麼人都能說一套一套的話......他在羨慕的同時,產生了更強烈的自卑感。有一次,同事與他聊天,馬向東不得不說。同事感慨說:"你是不鳴則已,一鳴驚人。你很有思想,說話風格與眾不同。"

馬向東為同事的讚美得意了整整一天。馬向東特地向他的朋友說起這件事情。朋友說,你的心理,你的想法,隻有說出來才有社會意義,才能引起人們的尊重和重視,如果不說出來,再好的想法也一無用處。你看,如今你敢說出來了,不是挺受人歡迎嗎?

馬向東買來了一些關於口才方麵的書本和雜誌,同時,他仔細留心別人說話時的可學之處及自己說話的優劣......從書本、生活中處處學習說話的技巧。

現在,馬向東向別人介紹自己曾經是一個不善言辭的人,別人怎麼也不相信,認為他是自謙。

有時,馬向東也認為:自己或許從未有過不會說話的日子吧?

馬向東從沉默寡言到滔滔不絕,讓人覺得隻要克服自卑,大膽表達,認真學習,就能提高自己的口頭表達能力,塑造出良好的個人說話形象和說話風格,成為受人歡迎的健談者。

位卑也能話投機

說話是一件很快樂的事情,為什麼有些人卻不敢說呢?當你處於與人不平等的狀態時,有很強烈的心理壓力,可能會使你變得謹小慎微,害怕說不好話或禍從口出,或者,在壓力之下,處於心理劣勢,不知從何說起。

舒化軍是市政府的打宇員,他在等級分明的政府機關裏,自感位卑言輕,除了領導同事交給他打字任務時點點頭,幾乎很少言說。有一次,機關組織一次足球大賽,由於年輕人不多,他也被安排在其中。他們踢完足球之後,同事對他刮目相看。舒化軍和同事們有了共同的話題:足球,他們一起看電視裏的"世界杯",一起談足球明星。當然,也一起去踢球。

不知不覺間,舒化軍已經與同事融洽相處了,談話也很投機。

自卑造成心理隔閡,以致說話溝通成了艱難的事情;共同的愛好,如同溫暖的太陽,使大家變得其樂融融暢所欲言。

二、信心是最有力的征服人心者

羅馬凱撒將軍某次率兵出征,到達一座山頂,下麵是一片廣闊的山穀,山穀的對岸山巒起伏,敵軍便潛人其中。凱撒欲趁太陽尚未落下之前,發動攻擊,於是他下令布置軍隊。負責管理信鴿的士兵對他說:"報告將軍,預備隊的500名士兵是在距此十六公裏的地方,而號兵則在南方十六公裏,信鴿僅剩下一隻了,是不是讓它去聯絡預備隊?"

凱撒回答道:"戰爭勝利的關鍵,不在於人的多寡,而在於士氣。讓信鴿去聯絡號兵,隻要號兵把號吹響,便可振奮士氣,士兵就會奮勇向前。快去叫號兵來。"

一般對於能夠激發自己采取大膽行動的人,他會自動服從,正如軍號可以激勵士氣一樣,你的勇氣也可以激勵他人,使他人服從你。英雄主義是操縱他人的一個必要條件。

理查是一位頗有地位的銀行家,同事們最欣賞他的一點是:他可以使每一位曾與他接觸過的人感到滿足(男人尊敬他,女人信賴他),認為世界上再也沒有人比他更適合做一個銀行家了。

理查是否天生就具有吸引力,因而使得每一個人都樂於與他接近呢?理查斷然否認了這種說法。他說:"以前我也很膽小,而且反應遲鈍,但是自我發覺一個秘決以後;整個人就改變了。"

"這個秘訣我稱之為'回想法'。就是使自己在陌生人麵前會緊張的情緒,在數秒鍾內完全壓製下來。這是屬於我自己專用的一個方法,對我還確實有效。"

"大約兩、三年前,有一個資金5000萬美元的公司負責人,為了擴展業務的貸款問題,來找我商議,當時我非常緊張,根本不知道應該如何應付這種大老板。我一方麵想討好他,給他一個好印象,一方麵又要顧慮到銀行的利益與他的要求,簡直弄得手忙腳亂。好不容易問題解決了,把這位大老板送出門時,我發覺自己渾身大汗,好像打了一場仗似的疲憊不堪。我知道這是因為自己太緊張,而且對這種闊人物有恐懼感。所以我下定決心,一定要設法克服此種情緒,於是便想出這種'回想法'。"

"方法很簡單。人嘛,總是愈了解對方,愈不會害怕對方。隻要以現實的眼光去看一個人,不要以想像的眼光,就不難發現此人的缺點,也就不會對他產生恐懼感,這就是秘訣。如果你感覺到對方加諸於自己身上某種壓力時,你不妨把他聯想為你曾經碰到過的某一種人或某一個人,那種人或那個人正為著兒女的學業而煩惱,或正被凶悍的妻子(或丈夫)指著鼻子叫罵,或隻是一個穿著睡衣睡褲,坐在沙發上,翹著二郎腿看電視的人。總之,將對方看成一個具有喜、怒、哀、樂七情六欲的普通人,則你恐懼的心情便會自然消失,因為既是如此一個平凡至極的人,又有什麼值得害怕的呢?如此一來,你很快就可以與他融洽地在一起,以冷靜的態度麵對著他,無所畏懼了。"

"依據我的算法,把令人恐懼的人聯想在一起,隻需三秒鍾,而把他看成普通人,也隻要三秒鍾,所以前後隻需六秒鍾,就可以粉碎對方的威嚴,而再也沒有恐懼感的威脅了。"

在上這個辦法,的確是一個簡單易行而又行之有效的方法,任何人都能夠以充滿信心與自信的態度麵對他人,隻要他利用這個方法,勤加訓練自己的心理素質就能實現。哲學家斯賓諾莎說:"曾經使我害怕的那些人......,隻是我自己心理素質差罷了,其實他們並不怎麼樣。"所以,當你覺得恐懼時,應該不斷地使自己麵對這些恐懼,考驗自己,訓練自己,直到找出恐懼的原因為止。既已找出原因來,最後一步便是尋求解決之道,突破產生恐懼的心理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