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彝族簡介 第1章 序
彝族是雲南省人口最多,支係較多,分布地區較廣的少數民族。大部分居住在山區,部分居住在高寒山區,少數居住在平壩和河穀地帶。主要分布在雲南、四川、貴州、廣西等省區,現有人口657萬多,其中雲南最多,有405萬多人。全省絕大部分縣市都有彝族分布,尤以楚雄、紅河兩州的哀牢山區,烏蒙山區和滇西北小涼山一帶(寧蒗、永勝、華坪等縣)比較集中。
麗江地區現有彝族人口19萬多,其中寧蒗彝族自治縣有13萬多人。因為寧蒗彝族主要是從四川大涼山遷徙而來,所以人們習慣上稱這些彝族居住區域為"涼山",而為了區別於四川大涼山,又稱"雲南小涼山"。
彝族曆史悠久,民間文化藝術豐富多采。其《太陽曆》和《十二獸曆法》有其獨特之處。自稱他稱不下一百餘種,主要的有諾蘇撥、納蘇撥、聶蘇撥、改蘇撥、撒尼撥、阿細撥等,解放後根據彝族人民的意願,統一稱為彝族。彝是鼎彝的"彝",既是彝族自稱的音譯,又具有莊重古老、豐衣足食之美意。
彝族有自己的語言文字,語言屬於漢藏語係藏緬語族彝語支,有六種方言,小涼山彝語屬北部方言什紮土語。彝族人民在曆史上曾用彝文寫下了曆史、文學、天文和醫藥書籍、宗教經典等,如涼山彝族創世史詩《勒俄特依》。
彝族的節日很多,有密枝節、彝曆節、清明、端午、中秋和冬至、插花節、賽裝節等,尤以火把節最為隆重。彝族人民擀製的羊毛披氈、刺繡優美圖案的挎包、精製木漆器皿,是日常生活用品中富有民族特色的工藝品。
彝族支係繁多,各地的服裝差異大,服飾區別近百種,琳琅滿目,各具特色。彝族少女在15歲前,穿的是紅白兩色的童裙,梳的是獨辮,一滿15歲,有的地方就要舉行一種叫"沙拉洛"的儀式,意即"換裙子,梳雙辮,扯耳線",標誌著該少女已經長大成人。15歲以後,就要穿中段是黑色的青年姑娘的拖地長裙,將單辮梳成雙辮,戴上繡滿彩花的頭帕,還要將童年時期穿耳的舊線扯下,換上銀光閃閃的耳墜。"沙拉洛"儀式標誌著少女的黃金時代開始了。
彝族人崇拜自然、動植物、祖先等,認為天地日月、山川水石等都有神靈,在眾多的神靈中,格茲天神被認為是最大的,其次是山神。但有的彝族支係有天神而不敬(不是格茲天神),還常常發生人與天神之戰,天神放下各種災物,試圖毀滅人類,都以人類的勝利而告終。更多的彝族支係認為天神是萬事萬物的主宰,人類的生死福禍都掌握在他手中,因此特別重視祭祀天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