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輝煌的數學世紀 第1章 數學之王

高斯,1777年4月30日生於德國布倫什維克,父親是一位勤雜工,沒有受過正規教育,母親是一位石匠的女兒。

高斯的舅舅是一位精明能幹又懂得不少知識的商人,經常給他講故事,並教他讀書寫字。

高斯有一個出眾的數學頭腦,很小就表現了傑出的數學才能。在他3歲的時候,有一次,當工頭的父親正在算帳,給工人發薪水,這時小高斯怯生生地說:"爸爸,您算得不對,應這樣算。"

原來,小高斯一直暗地裏跟著父親計算。

"真的嗎?"父親驚異地複核了一次,果然孩子說的是正確的。

7歲時,高斯上了小學,特別喜歡算術課,在他三年級時,又一次表現出了他非凡的數學才能。

一天,彪特耐爾老師照例來上算術課。

"今天我給大家出一道難題,計算從1到100所有數字的總和,看誰能做出來,如果做好了,就把答案送到講台上來。"彪特耐爾看不起這些農村的孩子,不安心在鄉村小學的教學工作。

這一道題對於小學生來說,確實是一道難題,隻見其他同學都在費勁地把數字一個接一個地相加著,但沒過多久。小高斯就把答案交到講台上去了。答案是5050,一點沒錯!

高斯怎麼算得如此迅速呢?原來他沒有把100個數字機械地累計相加,而是發現了其中的規律,就是距兩端等遠的兩數之和都等於101,即

1+100=101;

2+99=101;

3+98=101;

......

50+51=101。

這樣一共是50個101,就推出從1到100的數字總和是:

50×101=5050

高斯的才華使彪特耐爾非常驚異,同時感到內疚。他原來認為農村孩子笨,而高斯比城裏的孩子還要聰明,從此他便安心於鄉村教學,努力教好這些孩子們。為了使高斯的求知欲能在自己的課堂之外得到更多地滿足,老師特地從漢堡買來各種數學書送給高斯。

在這以後的幾年裏,彪特耐爾悉心教導高斯,和他一起討論問題,促使高斯加速進入數學王國。

由於高斯在童年時代就表現了驚人的數學才能,因而受到了布倫什維克公爵的重視,他答應資助高斯接受高等教育。1792年,高斯被送到卡羅琳學院深造。

1795年,高斯進入哥廷根大學。從此踏上了科學研究的道路,在數學、物理學和天文學方麵都做出了傑出的貢獻。

在數學方麵,高斯第一個用尺規作出了正十七邊形,解決了這個數學史上著名的難題。

尺規作圖,是古希臘學者提出的數學問題。在高斯以前,人們已經能用直尺和圓規作出正三邊形、正四邊形、正五邊形、正六邊形、正十邊形和正十二邊形。當他們試圖作正七邊形、正十一邊形、正十七邊形時,遇到了很大的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