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有生源說和無生源說(1 / 2)

第二卷 細胞學說的建立 第9章 有生源說和無生源說

預成論和漸成論所爭論的是生物個體發育問題。

但是,生命是從哪裏來的呢?這是人們在認識生命過程中最早提出來的一個問題。圍繞這個問題,形成兩種觀點,一是無生源說,一是有生源說。

無生源說認為,生命物體能從非生命物體中自發產生,如腐草化螢,滯水孳蚊。

有生源說認為,物種都是由以往生物繁殖而來的,原始生命是一切後來生命的淵源。

在世界各國的大多數早期文化中,都有神造人和天地生萬物的神話傳說。這是早期人類對自然現象的無知和對災難的無法躲避而產生的臆想。

我國古代的荀子說:"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蚊龍生焉。"由此可見,這個蛟龍是自然產生的。類似這種自然產生說,如汗液生虱、腐肉生蛆等,中外古代都很盛行。

甚至有人認為,把破爛衣布加上雜糧等物品放在陰暗人稀處,隻要"處方精確",過一段時間就能產生"人造小矮人"。還有人認為,把小牛打死後埋在地下,露出雙角,過一段時間把角鋸掉,就能從角裏飛出蜜蜂。

在17世紀中期,意大利醫生雷迪首先對無生源說提出懷疑。

他是首先用實驗的方法來研究自然發生問題的學者。他把一塊鮮肉分成兩份,分別放入兩個潔淨的容器內,一個容器口上加上牛皮罩,另一個容器敞口。

過一段時期,他發現兩塊鮮肉都已腐敗,無罩容器內的腐肉長有蛆蟲,而有罩容器內的腐肉卻沒有蛆蟲。

雷迪斷定,腐肉表麵的蛆蟲是外麵的蒼蠅排卵所致,不是由腐肉直接產生的。

雷迪的實驗第一次動搖了非生源說。

18世紀,意大利博物學家斯巴蘭茲尼,通過實驗沉重地打擊了非生源說。

斯巴蘭茲尼於1729年生於意大利,從小喜歡小動物,經常和螞蚱、甲蟲等作伴。中學畢業後考入波洛尼亞大學,開始微生物學的研究。當時,人們普遍認為生命可以自發產生,就連有位博物學家也說:"懷疑甲蟲、螞蟻產自牛糞,就是懷疑理性、感官和經驗。"他還說埃及田野的老鼠是由尼羅河的淤泥生出來的。

可是,斯巴蘭茲尼認為,生命不可能自發產生,有生命的動物包括微生物在內,一定都有母體,就像每個人都有母親一樣。

怎樣證明自己的想法呢?

斯巴蘭茲尼苦苦思索。有一天,他偶爾翻到了雷迪所寫的小冊子,立即被小冊子的實驗吸引住了,顧不得深更半夜,立即重做了雷迪的實驗,並得到了相同的結果。

這個實驗使斯巴蘭茲尼非常興奮,緊接著,他又去證明微生物也有母體,而不能自發地產生。

微生物作為生物的一大類,和植物、動物並列,共同組成生物界。

實際上,微生物大都處在動物和植物還沒有分化的階段,或者兼有兩者的特征,而兩者特征又都不典型。我們一般把肉眼難以看見的小動物,比如細菌,稱為微生物。

一天,斯巴蘭茲尼在報紙上看到一條消息,說的是英國一個叫尼達姆的神父,用顯微鏡看到一些小動物,從羊肉汁裏奇妙地生殖出來,轟動了學術界。

斯巴蘭茲尼根本不相信這麼回事,小動物決不會從羊肉汁裏生出來。他想,可能是尼達姆在做實驗時,裝羊肉汁的瓶子沒有把蓋子蓋上,或者是加熱的時間還不夠而造成的。

"我要親自做這個實驗,揭開這個秘密。"斯巴蘭茲尼自言自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