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物理新天地 第18章 倫琴發現X射線

在對陰極射線情有獨鍾的人群中,德國的物理學家威爾海姆·倫琴很快取得了非同凡響的收獲,並把自己的名字永遠刻在了天地之間。

1845年3月27日,在德國魯爾地區一個人傑地靈的小鎮--萊尼斯,隨著"哇"的一聲啼哭,倫琴來到了人世間。

倫琴是個聰明而又勤奮的孩子,在讀書期間,他就以優異的成績而深受好評。

從1888年起,他從國外學成回國後,擔任了巴伐利亞州維爾茨堡大學物理研究所所長。正是在這個研究所期間,他獨具慧眼,發現了具有極強穿透力的X射線,從而聲名遠播。

自從擔任物理所所長之後,他就一直孜孜不倦地研究著陰極射線,無論遇到多大的挫折,他始終都沒有放棄。

在研究過程中,倫琴發現,由於克魯克斯管的高真空度,低壓放電時沒有熒光產生。

1894年,一位德國物理學家改進了克魯克斯管,他把陰極射線碰到管壁放出熒光的地方,用一塊薄薄的鋁片替換了原來的玻璃,結果,奇跡發生了,從陰極射線管中發射出來的射線,穿透薄鋁片,射到外邊來了。

這位物理學家就是勒那德。勒那德還在陰極射線管的玻璃壁上打開一個薄鋁窗口,出乎意料地把陰極射線引出了管外。

他接著又用一種熒光物質鉑氰化鋇塗在玻璃板上,從而創造出了能夠探測陰極射線的熒光板。當陰極射線碰到熒光板時,熒光板就會在茫茫黑夜中發出令人頭暈目眩的光亮。

倫琴不止一次地重複了勒那德的實驗。

1895年11月8日晚,勞累了一天的倫琴剛剛躺上了床,正想美美地做個夢。突然,好像有一股神奇的清風吹入了倫琴的靈魂深處,他趕緊一骨碌跳下了床,又好似有一個無形的神靈,牽引著他,他走到了他所熟悉的儀器旁,再次重複了勒那德的實驗。

命中注定,一項石破天驚的科學奇跡產生了。倫琴欣喜地發現,這種陰極射線能夠使一米以外的熒光屏上出現閃光。

為了防止熒光板受偶爾出現的管內閃光的影響,倫琴用一張包相紙的黑紙,把整個管子裏三層外三層地裹得嚴嚴實實。

在子夜時分,倫琴打開陰極射線管的電源,當他把熒光板靠近陰極射線管上的鋁片洞口的時候,頓時熒光板亮了,而距離稍微遠一點,熒光板又不亮了。

倫琴還發現,前一段時間緊密封存的一張底片,盡管絲毫都沒有暴露在光線下,但是因為他當時隨手就把它放在放電管的附近,現在打開一看,底片已經變得灰黑,快要壞了。這說明管內發出某種能穿透底片封套的光線。

倫琴發現,一個塗有磷光質的屏幕放在這種電管附近時,即發亮光;金屬的厚片放在管與磷光屏中間時,即投射陰影;而比較輕的物質,如鋁片或木片,平時不透光,在這種射線內投射的陰影卻幾乎看不見。

而它們所吸收的射線的數量大致和吸收體的厚度與密度成正比。同時,真空管內的氣體越少,線的穿透性就越高。

為了獲得更加完美的實驗結果,倫琴又把一個完整的梨形陰極射線管包裹好,然後打開開關,然後他便看到了非常奇特的現象:盡管陰極射線管一點亮光也不露,但是放在遠處的熒光板竟然調皮地亮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