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新發明對人類的影響(1 / 2)

第五卷 機械時代 第24章 新發明對人類的影響

科學和技術是密切相關的,它們同處於人類認識自然和改造自然的統一過程中。科學的主要職能在於理解和認識自然,科學是關於自然規律性的知識體係。技術是人們為了特定的目的所應用的某種手段的總和,是各種工具、設備和經驗、工藝的體係。

近代以前,科學和技術的水平都比較低,科學不能直接地影響生產,而生產也沒有迫切地需要科學的成果,兩者聯係不緊。這時的技術直接來源於工匠們在長期生產實踐中積累起來的經驗和手藝。

到近代以後,由於技術不斷地趨向複雜、精密和綜合,就由主要來源於經驗而發展為科學的自覺運用。

讓我們來看看望遠鏡和顯微鏡的發明和應用。

在17世紀初,荷蘭人首先發明了望遠鏡。望遠鏡由荷蘭人發明出來絕不是偶然的,因為那時在荷蘭磨製玻璃和寶石技術很發達,也就有很多製作眼鏡的工人。

這一天,陽光普照,小鳥在空中唱著歌兒飛來飛去。在荷蘭的密特爾堡小鎮,製鏡工人利比斯赫為檢查磨製出來的透鏡質量,用透鏡去看教堂頂上的風向標。

當時,他帶了一塊凸透鏡和凹透鏡。當他把兩塊透鏡離開一點排成一條線時,驚訝地看到遠處的風向標又大又近。他興奮不已,立刻想到去製造能看得更遠更清楚的裝置。

在1608年秋天,利比斯赫製造出這種裝置,後來被稱為荷蘭式望遠鏡。就是把一個凸透鏡和一個凹透鏡裝在一個筒的兩端,眼睛看的一端裝凹透鏡。12月,他又做出了雙筒望遠鏡。

這個發明很快傳開了。

意大利著名物理學家伽利略得知這一消息後,便靈機一動,去製造觀測天象的天文望遠鏡。

1610年,望遠鏡第一次被用作科學儀器。滿足人們好奇感的"荷蘭望遠鏡"在伽利略手中指向了月球,去窺探月球的奧秘。

l月7日,枷利略看見了木星的3顆衛星,幾天後,又發現了第4顆。以後,他又不斷地獲得了月球表麵的山脈、太陽黑子、金星盈虧、土星光環等重大發現。

工匠們在大量實踐的基礎上偶然的發現,被具有良好科學素養的科學家迅速接受了,並憑借自己在理論科學方麵的優勢又把這種自發的發明完善提高。

此後,開普勒、夏依納、惠更斯、牛頓、赫歇爾等天文學家,不斷地製造出折射望遠鏡、反射望遠鏡,為天文學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顯微鏡也是荷蘭人發明的。

在眼鏡店磨鏡片的工人楊森,偶然間把鏡片進行某種組合後,看見了極其細小的物體。這是把兩塊凸透鏡和兩塊四透鏡各組成一對,通過凹透鏡而看到的。時間大約在1590年。

顯微鏡雖然比望遠鏡早發明20年,但沒有像望遠鏡那樣立即被天文學家利用。當時人們認為:"要想把物體放大來觀察,隻要把物體靠近眼睛就可以。為了放大觀看近處的物體而特意使用顯微鏡是沒有意義的。"

直到1655年,荷蘭的列文虎克把自製的顯微鏡用於微生物研究,後來成為第一個看到動物細胞、第一個發現精子細胞、第一個發現口腔細菌、第一個看見紅血球的人。列文虎克是世界上最早揭示微生物世界的科學家。

後來,英國的胡克用製作的顯微鏡,發現了軟木的細胞,清楚地觀察到了蜜蜂的小針,鳥的羽毛構造等。

18世紀中期,德國醫學家裏巴休恩製做顯微鏡,進行醫學和生物學研究,成為傑出的製做通過顯微鏡觀察到的物體標本的人。

望遠鏡和顯微鏡向人們揭示了宇宙空間和微生物界的奧秘,但它們真正的革命作用在於讓人開拓眼界。一旦人的認識突破了往日狹隘的視野,隨之而來的便是認識上的飛躍。

我們再來看看時鍾的發明。

隨著人類文化的發展,在日常生活中,非常需要掌握時間。

早在公元前2000多年的古巴比倫,就發明了利用太陽影子計時的日晷。這種日晷也叫日影棒,製作很簡單,就是在板上直立起一根木棒,通過觀察棒影的長度來觀察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