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信息人才的培養與教育(1 / 2)

第八卷 信息事業的組織與管理 第四章 信息人才的培養與教育

當今的時代正以急速的步伐進入新的信息時代。在此,信息領域包括的範圍是十分廣泛的,如通信、廣播、電纜與光纖、微波與衛星、有線與無線、固定與移動、存儲、數據庫、微電子與光子、計算機、產品製造與維修,為用戶提供銷售與服務等等。這些領域必然需要大量的信息科學領域的高、中級人才。

有效地培養信息領域的人才,勢必依靠國內高等教育係統。

計算機技術和通訊技術人才的培養主要是依靠理工科大學和綜合性學院來培養的。例如上海交通大學設立電子信息學院,分電子工程、計算機科學和自動化理論三個係,即所謂3C :(Communication,Computer,Control),其中電子工程係有"通信與電子係統"、"電路與係統"、"電磁場與微波技術"、"信息與信號處理"、"半導體物理與器件"等學科。

近年來,國內不少大學在發展信息學院和電子與通信學科方麵作出了很大成就。例如,科學院和電子工業部、郵電部等所屬研究院所近年來招收碩士、博士研究生。各大院及研究院所近年來在通信領域,如數據通信、通視通信、光纖通信、衛星通信、移動通信、多媒體通信、數字電視廣播;計算機軟件與硬件;語言識別與合成;信號處理與圖像處理;激光;傳感等等都取得了較好的成績。

時代的發展賦予三 C以新的含義(Communication, Com- puter,Content),其中Content專指對信息內容進行加工處理並提供服務的情報學(國內部分學者建議稱為信息管理學)。三C正成為推動社會向前發展的核心力量。

有關Content高等教育,最早可以追溯到1887年杜威在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創建的第一所圖書館學院。圖書館學的本質是對存貯在圖書館中的文獻進行加工處理的方式方法的科學。隻是用"圖書館"這一機構來命名這一學科,使該學科的研究對象始終受"館"的束縛,帶來了極大的局限性。

在50年代,出現了利用計算技術對科學技術情報進行管理的專門情報機構。人們將專門研究科學情報交流的技術與規律的學科稱之情報學。70年代以後,計算機技術被引入圖書館工作的各個環節,為了適應以上這些變化,圖書館學的課程結構中,增加了有關計算機類課程並與情報學聯合,成立圖書館情報學係或圖書情報學院,其辦學模式大多仍是圖書館學,情報學分設專業。

進入90年代之後,圖書館學情報學的社會環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巨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