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起義
韓國首任總統李承晚,1875年生於黃海道平山郡的一個偏僻又貧困的山村。李承晚在自傳中說,他是朝鮮李氏王朝王族的後裔--讓寧大君的第十六代玄孫。他家世代為官,到其父親一代,家境急劇衰落,為維持生計,全家遷到平山郡陵內洞。在李承晚3歲時,全家又遷回漢城桃洞。他的祖先讓寧大君的祠堂"至德祠"就設在桃洞。李承晚7歲時求學於一位退職大臣興辦的學堂,學習儒家著作,13歲起多次參加科舉考試,但都名落孫山,未能中舉。中日甲午戰爭後,李朝政府鼓勵王族青年學習外語和西方文化。20歲的李承晚進了美國傳教士開辦的培材學堂,學習英語和西方文化。他十分崇拜美國的民主思想和生活哲學,放棄了對儒學和佛教的信仰,轉變成為虔誠的基督教徒。李承晚學習成績優秀,到培材學堂一年後,被選拔為英語教師。在這期間,他還曾當過韓國《每日新報》的編輯。
青年時期的李承晚,思想十分活躍,對於日本帝國主義者在韓國的各種暴行產生強烈的不滿和憎惡情緒。1895年日本侵略者殘暴地殺害了朝鮮王後閔妃,激怒了成千上萬的韓國群眾,李承晚也是其中的一個。1896年,從美國回國的徐載弼組建了獨立協會。李承晚積極參加獨立協會的活動。1898年,李朝政府守舊派為了遏製獨立運動,逮捕了獨立協會的17名幹部。李承晚率領數千名群眾,圍坐在警務廳門前,舉行萬民共同靜坐鬥爭。他在成千上萬名群眾麵前慷慨陳詞,反對日本侵略者把持韓國的財權和兵權,要求釋放被捕的獨立協會幹部。經過4天英勇鬥爭,終於迫使警務廳釋放了獨立協會幹部,取得了鬥爭勝利。從此,李承晚的名聲大振,成為著名的獨立運動宣傳家。因而,當守舊派再次逮捕獨立協會人士時,李承晚首當其衝,被捕入獄,曾被判處死刑,後減為無期徒刑。在監獄裏,李承晚編寫《韓英辭典》,還為《帝國新聞》撰寫社論,主張通過外交手段爭取民族獨立。
1904年8月,李承晚過了7年監獄生活後遇赦出獄,但繼續受到日本密探的監視。同年12月,他隻身出國,秘密乘船經過日本到達美國首都華盛頓。1905年他就讀於華盛頓大學,1907年畢業;1908年又畢業於哈佛大學,獲碩士學位;後又進普林斯頓大學研究生院,於1910年通過《接受美國影響的永世中立論》論文,獲得哲學博士學位。他在普林斯頓大學研究生院攻讀時,獲得該校校長、後來出任美國總統的伍德羅·威爾遜的好感,兩人關係密切。1910年,李承晚得到博士學位後,從美國經歐洲、蘇聯返回韓國。這時他一改過去的過激形象,轉而采取在學校發表巡回演說或利用教會集會方式開展愛國思想啟蒙運動,盡量避免同日本殖民當局發生衝突。盡管如此,1912年發生韓國基督教界反日陰謀事件,迫使他不得不在同年3月再次去美國,並在美國長期居留了下來。1914年李承晚在夏威夷出版《韓國太平洋報》,1917年在檀香山建立基督教學校和獨立軍官學校,培養具有愛國思想的人才。他在美國還成立了執政官總裁事務所,對外以"總統"自稱。
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李承晚與樸殷植、申圭植、安昌浩、李東輝等39位著名人士和獨立軍領袖聯名發表了獨立宣言。同年12月,在美國召開的"赴美韓人全體代表會議"決定,向處理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各種問題的巴黎和會派遣由李承晚等三人組成的代表團。但這一代表團因未得到美國發給的簽證而未能成行。1919年9月,在上海成立的大韓民國臨時政府,推舉李承晚為首任總統。但李承晚當選為總統後,繼續留居美國,又與國務總理李東輝在如何開展獨立運動的路線上發生分歧,因此在1925年3月又被免去總統職務。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日本同美國正式開戰。李承晚立即發表聲明,表示願與美國密切合作。美國也需要有李承晚這樣一個畢生崇拜和追隨美國的人物。所以在日本投降後,美軍占領南朝鮮時,美國政府派專機於1945年10月16日把李承晚送回南朝鮮,任命他為美國軍政當局的顧問。李承晚終於成為大韓民國第一任總統。